噪声性耳聋的诊断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聆听史和噪声曝露史;②听力检查结果,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影响语音听觉理解,多见于职业性接触噪声人群;③耳内科检查结果,排除其他耳疾引起的听力下降,如耳聋、突发性耳聋等;④通过各种听力指标的检查,如纯音听阈、语音辨识度、中枢听觉反应等,来评估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和范围;⑤结合个体感受和噪声接触史,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诊断结果。以上多因个体差异而异,最好是在专业听力学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和判断。
噪声性耳聋是指长期接触噪声或突发的极强噪声刺激,导致听觉神经或耳蜗等听觉系统的永久性损伤,从而失去听力的疾病。噪声性耳聋的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听力测定、听觉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下面就来详细地介绍一下噪声性耳聋的诊断依据。
临床症状
一般来说,噪声性耳聋多伴随着听力下降、听力损失和耳鸣等症状。另外,噪声接触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诊断依据,如长期接触噪声的工人、军人、机场地勤人员等高噪声场所从业人员,或经过极其嘈杂的环境,如劳动力极强的音乐会、体育运动会等的观众,有可能会出现噪声性耳聋。同时,现代的娱乐设备,如耳机、音响等也可能引起噪声性耳聋,如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听力测定
听力测定是噪声性耳聋的主要诊断手段,通过测量患者听力阈值,即不同频率的声音强度,来判断其听力是否存在异常。测听通常采用耳机和骨导器等设备,可以分别对每个耳朵进行测试,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以及听感线形等多种指标来确定是否存在噪声性耳聋。
听觉电生理检查
听觉电生理检查又称听觉诱发电位,是通过外部刺激产生的神经电信号反映听觉神经传递状态,来确定听觉系统异常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耳蜗电图(ABR),能够帮助确定噪声性耳聋患者的听觉系统中哪些部分受到了损伤。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技术,能够显示耳部解剖结构和异常情况,进一步确定噪声性耳聋的病因、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等。
综上所述,噪声性耳聋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听力测定、听觉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方法。及早发现和诊断噪声性耳聋,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听力或者通过助听器等手段改善听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加强预防,避免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掌握正确的预防措施和听力保护知识,更需要人们自觉提高保护自身听力的意识。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小黄同学,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563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