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之悖德”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文化的成语,它的字面意思是指称之为违背道德。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者言论违背了道德规范,不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
“谓之悖德”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吾闻之也,无道而贵,无德而尊,谓之悖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听说过,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却享有尊贵的地位,没有德行却受到尊敬,这就是违背道德。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常常会用“谓之悖德”来批评那些行为不端、违背道德规范的人或事。比如,如果一个人在没有付出任何努力的情况下,就想要获得成功,我们就可以说他的这种行为“谓之悖德”。因为这违背了公平正义的道德原则,也违背了社会公认的成功应该来自于努力工作的道德观念。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谓之悖德”这个成语中,反思我们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如果我们的行为或言论被人“谓之悖德”,那就说明我们可能做错了什么,需要及时改正,以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
总的来说,“谓之悖德”是一个批评人们行为不端、违背道德规范的成语,它提醒我们要遵守道德规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7994545@qq.com,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988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