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香薷是什么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香薷是什么中药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香薷有什么作用?
香薷又称香戎、蜜蜂草,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带花全草,果实成熟后割取全草,晒干,切段生用。其味辛,性微温,具有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之功效,适用于夏季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兼有腹痛吐泻,小便不利等症。
“薷”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是一种植物。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四棱,紫色,有灰白色的柔毛,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淡蓝色。茎和叶可以提取芳香油。全草入药。
用于“香薷”:草名,又名香葇。
香薷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好处?适宜什么人群呢?
是一款可以保健的果实。可以增加人的食欲,还可以增强体内维生素的吸收能力。是江南地带一种著名的特产。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员和身体处于亚健康的人员。
香薷怎么读 香薷读音是什么
1、香薷读音:xiāng rú。
2、简拼:XR。
3、基本解释: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株有香味。茎方形,紫色。叶对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夏季开淡蓝色花。小坚果长圆形。产于中国东北、东南和西南等地。是蜜源植物。茎、叶可提取芳香油。全草入药,有解热、利尿作用。
4、详细解释:一年生或多年生芳香草本植物。茎和叶可以提取芳香油。全草入药。宋·赵叔向《肯綮录·香薷》:“药有所谓香薷者,薷字不见于《篇韵》,独《本艸》音柔,今人多不识此字,北人呼为香茸,南人呼香莸,其实皆音譌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香薷》:“香薷野生,有家莳。中州人三月种之,呼为香菜,以充蔬品”。
香薷是什么
香薷是唇形科香薷属植物。直立草本,高0.3-0.5米,具密集的须根。
茎通常自中部以上分枝,钝四稜形,具槽,无毛或被疏柔毛。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4厘米。穗状花序长2-7厘米,宽达1.3厘米,偏向一侧,由多花的轮伞花序组成。花期7-10月,果期10月至翌年1月。
分布情况。
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印度、中南半岛和中国,欧洲及北美也有引种栽培。在中国除新疆、青海外几产全国各地;生长于海拔达3400米路旁、山坡、荒地、林内、河岸。
香薷是什么植物
香薷,中药名。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直立草本, 密集的须根。茎通常自中部以上分枝,钝四稜形,具槽,无毛或被疏柔毛,常呈麦秆黄色,老时变紫褐色。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穗状花序,花梗纤细,近无毛, 花萼钟形,花冠淡紫色,花丝无毛,花药紫黑色。花期7~10月。生于路旁、山坡、荒地、林内、河岸,海拔达3400米。香薷能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主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生理特性
唇形科、香薷属植物,直立草本,密集的须根。茎通常自中部以上分枝,钝四稜形,具槽,无毛或被疏柔毛,常呈麦秆黄色,老时变紫褐色。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穗状花序,花梗纤细,近无毛,花萼钟形,花冠淡紫色,花丝无毛,花药紫黑色。花期7~10月。生于路旁、山坡、荒地、林内、河岸,海拔达3400米。
产地
栽培于江西分宜、新余等地。 分布于华东、中南、台湾、贵州。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小黄同学,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980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