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吴文化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吴文化发源地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吴文化指什么
吴文化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吴地,一般说来即是以太湖流域为核心,包含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一线以南地区,东合上海,南括浙西地区。若以吴语来说,则南可至浙江温州、永嘉之地,东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扬州以东沿江一百里宽的狭长带,西至镇江丹阳的交界处。 吴文化,产生于长江下游金三角地区,自古以来,凭借太湖流域富庶的经济条件、良好的人文环境,吴文化已发展成为一个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区域文化。 对于吴文化概念的界定,学术界基本有两种观点:一指先秦时期的吴国文化,即狭义的吴文化,主张者多为考古界和博物馆界;二指吴地文化,即广义的吴文化,包括吴国文化的源流及后世吴地文化的发展,主张者多在社会的其他层面。而吴文化的时间跨度,也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吴文化只是指古吴国的考古文化,广义的吴文化应指吴地自有人类开始,直至现今的各种物质、精神的文化创造。两千多年来,吴文化经历了发生、发展、嬗变的漫长过程,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吴文化至少具有四个基本特征:“稻渔并重、船桥相望:景观独特的水乡文化”;“吴歌、昆曲、吴语小说:土语十足的吴语文化”;“尚武与重文:由刚及柔的民风习性”;“融摄与更新:适时顺变的开放功能”。 吴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已可追溯到一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后期的三山文化。在古代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吴文化对于中原文化主要是吸收,对海外主要是传播;从明代中叶开始,则逐渐变为愈来愈多地吸收海外文化,并向中原传播,发展成为独具风采的吴语文化。 苏州的文化学术研究中,吴文化研究作为基础研究历史最长、涵盖面最广。大致包括:吴文化地理的研究、吴文化历史的研究、吴文化特征的研究、吴文化内涵的研究以及吴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等。五六十年来,吴文化研究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格局、保护、开发、利用
吴越文化浅谈:吴文化的特色和意义
吴文化起源于春秋时期吴国,既有地域特点,又受中原文化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在六朝以前,在中国文化史上尚未形成一种真正具有核心价值理念,具有鲜明的统一性和系统性的文化形态。相比中原地区,吴文化的落后是明显的。
永嘉南渡是一个转折的关键,随着代表正统的政权南迁,政局、文化中心转移到了南方,吴地文化实现转型。具体表现为形成今天的吴语语系;由尚武变为崇文;当地隐逸文化与主流文化互相渗透。唐宋以降,吴地名人辈出,成为文化发达地区。
南宋时中国的政局、经济、文化中心移到了江南。当早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江南一带是市民思想传播的大本营。明朝中后期,江南不仅工商业繁荣,而且是全国学术、文化、艺术、娱乐的中心,又是明末清初重要社团的活动舞台。吴文化有着鲜明的特色,如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睿智机敏、聪慧灵动;求真务实、经世致用;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这些特质对当代社会依然产生影响。
吴文化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成这样几点:
一是厚德载物的和谐性。
泰伯三让王位,赢得孔子“至德名邦”赞誉。厚德载物作为吴文化核心的道德内容,成了立身之本。从远古的泰伯到明代的东林党,从近代工商望族到当代的华西村,无锡在社会诸方面的发展中,无不体现出尚德和谐理念。
二是兼容并蓄的开放性。
吴文化是一个开放性文化系统,它的发展是不断吸纳异质文化的结果,显现出一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对中原文化的引入吸收,显现了其包容性。临海型的地理区位,也使吴地很早以来就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碰撞磨合带。
三是经世致用的务实性。
经世致用的思想缘起吴地发达的工商业。工商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孕育出了经世致用的实干思想。经世致用在近代主要表现为学、用结合,积极主张以实用的知识与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实业。无锡荣氏兄弟即是最为着名的代表之一。
四是开拓进取的创造性。
泰伯在荆野之地,开拓建起勾吴国,吴地自此涌动着一种不拘成规、敢想敢干的开拓创新精神。中国的历史传统是重农贱商,但吴地很早就开始工商并重。及至当代,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无不显示其创造性。
吴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它具有以下四方面主要特征:
1、上善若水,兼容并蓄。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吴地沿江环湖,境内水道纵横,河港交错。人民食则稻鱼菱藕,居则枕河人家,行则舟桥两便,业则渔殖蚕桑。在明清时期则成为中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随物赋形,融汇百川,吴文化成就其水文化鲜明特征
2、崇文重教,经世致用。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同样赋予了吴地人民聪慧阴柔、崇文尚雅的性格特征。富而思礼,安而重教。吴地文风兴盛,清朝全国114名状元中,江苏有49名,近乎其半,其中苏州籍状元26名,比例过半。
3、柔中蓄劲,雅不废俗。
至柔者至坚,吴地水文化中“隐者”和“道家”的元素发展到极致,便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诚如明代张溥《五人墓碑记》中普通市民呈现的“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犹有先秦时期吴地先民“轻死易发”的遗风。吴地长时期高度繁荣,士农工商等百业融合发展,市民文化和士大夫文化互相影响,则带来雅俗并举的别样风貌。
4、惟精惟新,人巧天工。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数千年风流继世、繁华迭代,吴地传统手工技艺之精致精雅难以置信,子冈玉,供春壶,是一代大匠“技进乎道”、“匠人匠心”的生动体现。除吴地及国内外博物馆藏的丰富珍贵文物外,还有大量的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扩展资料:
吴文化是开创江南古文明的源头,吴泰伯开创的基业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个诸侯国家,吴国具有740年的历史,是历史上任何一个诸侯国所不可比拟的。
对真理的追求要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泰伯浩气存千古,肝胆留人间。世上有“江南文化始泰伯,吴歌如海源金匮(金匮即今无锡)”之说。
泰伯南下,把周朝的诗歌和无锡地区的土(山)歌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吴歌,促使古老的所谓“荆蛮文化”和北方文化结合而发展成为吴文化,无锡是发祥之地,创出了无数的光辉灿烂的无锡山歌、田歌、村歌、渔歌、圩歌、船歌、情歌……等,这都是泰伯及其后人的丰功伟绩。
有史记载可知,无锡是具有3200多年历史的古城,随着考古的进展、历史遗迹的发掘及古文物的研究,可以断言无锡的古文化还可以推到更远古的年代,而不只泰伯作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文化
OK,关于吴文化和吴文化发源地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小黄同学,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976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