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部经典连环画库张飞「张飞遇害连环画」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五万部经典连环画库张飞,以及张飞遇害连环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三国演义》连环画里为什么早期关羽张飞上半身没甲,后期才有的?个人认为,《三国演义》连环画里,早期关羽张飞上半身没甲,后期才有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五万部经典连环画张飞,以及张飞遇害连环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五万部经典连环画库张飞「张飞遇害连环画」

三国演义》连环画里为什么早期关羽张飞上半身没甲,后期才有的?

个人认为,《三国演义》连环画里,早期关羽张飞上半身没甲,后期才有是因为刚开始出来打拼的时候,名声不高,比较穷,而后期,地位不一样了,出于场合和气势需要,后期有了像样的铠甲。

对于很多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三国演义》是杜甫一生中永恒而美好的记忆。我们的童年,青春,甚至刀的青春,回想起来,我们依然充满了幸福。

幸运的是,罗冠中的原著不仅写得好,而且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艺术家也特别有责任心,技艺高超。他们画的画精致有力,久久难忘。即使过了很多年,它仍然可以随时出现在脑海中。

看过《三国演义》连环画的朋友都知道关羽和张飞的形象。有这样的现象,我们发现,大多数时候,关羽和张飞的盔甲并不齐全,缺少肩甲和臂甲。大多数时候,赵云穿得比较完整,我们称之为“全装贯束”。

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桃园结下了友谊,参加了抗击黄巾军的战斗

如你所见,三兄弟只在大腿有保护,而不是肩膀。在创业阶段,确实很穷。可以理解你买不起。在那之后,他们形成了一种习惯。而刘备,连老板和将军都没有像样的头盔,过着悲惨的生活。

在葫芦关与吕布的战斗中:

关羽和张飞仍然是大腿上唯一的盔甲。刘备变了一点,头上戴了顶帽子。

三兄弟在那里的时候,遇到了赵云。公孙瓒介绍了他们

你可以看到,赵云出现时,他“衣冠楚楚,精力充沛,关羽和张飞还差半截,关羽的服装很朴素。

刘备和关羽率领士兵与季灵对峙,但在徐州市,张飞的服装变了。吕布夜袭徐州时,张飞不忘打扮一下。这一次,他“衣冠楚楚”。刘备和关羽不在。张飞毕竟是徐州的总司令。他借此机会穿得更好。

当辕门射戟时,张飞还穿着“全装贯束”,与二哥关羽形成鲜明对比

在小沛城外,张飞和吕布又打了起来。人靠衣服,马靠鞍,狗戴着铃铛快跑。张飞的战斗力突飞猛进。白鹤和吕布也举着类似的旗帜。后来,张飞找回了自己的服装。喝完当阳桥的酒,他还穿着同样的衣服:后来,在嘉蒙关,马超,张飞还是那样:关羽也有“当他盛装的时候,在樊城战役中”,当阵阵慢慢晃动时,关羽穿着得体:估计是被箭击中了。华佗叫他穿上厚一点的衣服,别让胳膊受风。关羽听从了大夫的建议。

离开麦城时,关羽被抓获,也处于“衣冠楚楚”的状态

张飞最后一次“全装贯束”是在听到关羽去世的消息后,和哥哥刘备一起去成都哭。张飞不仅戴着整齐的鳞片,还戴着一顶漂亮的帽子。身后的赵云穿着文质彬彬的元帅。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刘备也曾有过“全装贯束”的时候。那是他率领军队进入淅川的时候

在盔甲的衬托下,刘备依然十分威武,显得阳刚威严。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故事和故事的主人公

一、张飞

1、桃园三结义

三国演义张飞的故事开始于民间俗传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兄弟。《三国演义》第一回:“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后遂为结拜兄弟,共同谋事的典故。

2、怒打督邮

三国演义张飞的故事中,曾经登场过一位督邮大人,算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督邮了,前往刘备担任县尉的安喜县巡察。不过此公由于贪图贿赂,而刘备又不打算向他行贿,于是怀恨在心,想要陷害刘备,刚好被张飞张三爷发现,于是此公便被性如烈火的张飞狠狠抽了一顿,也算为刘备出了一口恶气。

有一天,一个贪官来到刘备上任的地方,刘备等人去迎接,督邮吏看不起刘备等人,骑着马走了。张飞和关羽非常生气,要不是刘备在劝他们,早就暴打督邮吏。督邮吏问刘备什么出身,刘备说他是汉朝靖王刘胜的后代,立过很多战功,却当了一个小官。督邮吏大骂他大胆,冒充汉朝后代,假报战功。督邮吏见刘备不送礼,就给他一个残害百姓,贪赃枉法罪名。张飞怒气冲冲,绑了督邮吏,用柳条抽打,围观的人心里都说,好,好。刘备等人弃官回乡,重图长远大计。

3、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最先挑战吕布,然后关羽刘备加入,是吕布一生中最忌惮的人,这个故事也是三国演义张飞的故事精彩绝伦的一篇。

“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故事背景为袁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猛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三英”指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

刘备有心抱负于天下,关羽、张飞二人各自身怀绝技,一直未得到展示,此前唯有关羽斩杀华雄初显本领,此后,刘等三人已然名满天下,此次虽然是吕布先收兵,然吕布在三人之前已经斩杀诸将,并且以一敌三,虽然表面上是吕布战败,实际上为吕布赢。然吕布之勇名冠三军,无人匹敌,当下第一次遭遇对手,自然令袁绍军队士气大振。

4、大闹长坂桥:一声大喝吓退曹操83万大军,还吓死了夏侯杰,在三国演义张飞的故事中广为流传。

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后,便勒住马,不敢近前。俄而曹仁、李典、夏侯□、夏侯渊、乐进、张辽、张*、许褚等都至。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使人飞报曹操。操闻知,急上马,从阵后来。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

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正是: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后人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5、义释严颜

“义释严颜”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之一,见于小说第六十三回。该情节叙述刘备进入益州,张飞一路平定蜀中郡县,兵至江州,巴郡太守严颜依靠城池进行抵抗,张飞强攻打不下来就用计诱使严颜出城作战活捉了严颜。张飞敬佩严颜的为人,对他以礼相待后招降之。此段情节在历史上也有记载,见于《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严颜为刘璋部将。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当时严颜为巴郡太守,知道刘备入蜀事,曾说:“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进攻江州,严颜战败被俘,张飞对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回答说:“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张飞生气,命左右将严颜牵去砍头,严颜表情不变地说:“砍头便砍头,何为怒邪!”张飞敬佩严颜的勇气,遂释放严颜并以严颜为宾客。《三国演义》描述严颜后来成为黄忠的副将,跟随其出战,屡立功劳。 文天祥《正气歌》道尽了历代忠义之士的正气,其中四烈臣之首的严将军,指的是忠州人严颜。实际上,忠州正是得名于严颜将军和另一位将军巴曼子。唐太宗李世民因为巴严二将军的“意怀忠信”而赐名“忠州”。这是中国大地上唯一以“忠”命名的州县。

6、计败张?:汉中之战当中,张?携勇而来,和张飞抢夺要地,结果张飞用计谋连续大败张?三次,张?全军覆没,几乎被活捉。

张飞和魏延连日攻打关隘不下。飞见不济事,把军退二十里,却和魏延引数十骑,自来两边哨探小路。忽见男女数人,各背小包,于山僻路攀藤附葛而走。飞于马上用鞭指与魏延曰:“夺瓦口关,只在这几个百姓身上。”便唤军士分付:“休要惊恐他,好生唤那几个百姓来。”军士连忙唤到马前。飞用好言以安其心,问其何来。百姓告曰:“某等皆汉中居民,今欲还乡。听知大军厮杀,塞闭阆中官道;今过苍溪,从梓潼山桧?川入汉中,还家去。”飞曰:“这条路取瓦口关远近若何?”百姓曰:“从梓潼山小路,却是瓦口关背后。”飞大喜,带百姓入寨中,与了酒食;分付魏延:“引兵扣关攻打,我亲自引轻骑出梓潼山攻关后。”便令百姓引路,选轻骑五百,从小路而进。却说张?为救军不到,心中正闷。人报魏延在关下攻打。张?披挂上马,却待下山,忽报:“关后四五路火起,不知何处兵来。”?自领兵来迎。旗开处,早见张飞。?大惊,急往小路而走。马不堪行。后面张飞追赶甚急,?弃马上山,寻径而逃,方得走脱,随行只有十余人。

7、张飞战马超

说张飞厉害的,可以说张飞有自信,刚好知道那个飞锤能够避过了,而且在马上做动作,知道能躲过了就好了,何必还要来的鹞子翻身呢。大家说对不对埃何况书上也无指明张飞躲的狼狈,就象好多武侠小说里写的。好多高手见暗器飞来并不躲闪,因为是知道那暗器刚好打不到自己,何况张飞在三国中也是一员超级大将,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张飞有这种把握。所以按这点来评论张飞度暗器不如马超我认为就很不妥。

马超之英勇大家都知道,而马超避过弓后也不来追赶,当是知道和张飞再打下去也是个平手,已经没有意思再来个单挑几百个回合。

而张飞回马,我想当时张飞是避过马超的暗器后,马速已经降低,再追赶马超已无多大可能,而且就算追上了,张飞暗想也是杀不了马超的。所以我认为张飞回马不是胆怯而是失去了战机。

这时候马超见张飞回马,可能是想张飞是怕了自己,所以回马追击张飞。那料到张飞见马超追来,回身射了马超一箭,虽然马超到是不怕这一箭,但是心理已经起了变化。马超一定是在想,原来张飞并不是怕了自己,他还能够从容回射自己一箭。而且也知道张飞的厉害,所以也就没意思再追击张飞。

我认为这一战堪称将遇良材,大家都知道对方厉害。所以这一战应该是典型的平手战例。

8、张飞之死

张飞脾气暴燥。在阆中镇守,闻知关公被害,旦夕号泣,血泪衣襟。诸位将领以酒劝解,张飞酒醉后,怒气更大。帐上帐下,只要有过失士兵就鞭打他们,以至于多有被鞭打至死的。刘备知道后,就劝他,你鞭打士兵,还让这些士兵随你左右,早晚都要被祸的。对待士兵,平常应该宽容。有一天,张飞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次日,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入帐告诉张飞:“白旗白甲,一时无可措置,须宽限才可以。”张飞大怒,喝道:“我急着想报仇,恨不得明日便到逆贼之境,你们怎么敢违抗我作为将帅的命令!”就让武士把二人绑在树上,每人在背上鞭打五十下。打完之后,用手指着二人说:“明天一定要全部完备!如果违了期限,就杀你们两个人示众!”打得二人满口出血。二人回到营中商议。范疆说:“今日受了刑责,让我们怎么能够筹办?这个人性暴如火,如果明天置办不齐,你我都会被杀啊!”张达说:“比如他杀我,不如我杀他!”范疆说:“只是没有办法走近他。”张达说:“我两个如果不应当死,那么他就醉在床上,如果应当死,那么他就不醉好了。”二人商议停当。张飞这天夜里又喝得大醉,卧在帐中。范、张二人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怀利刀密入帐中,就把张飞给杀了。当夜,拿着张飞的首级,逃到东吴去了,一代名将张飞就是这样死去了,悲惨异常,令人扼腕。

由徐正平,徐宏达等绘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即使在上海人美连环画经典系列产品中,也算是精品,重现了关云长、张翼德的神勇威武,将张飞的故事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堪称是连环画中的经典收藏之作。其中的桃园结义、三让徐州、长坂坡、兄弟争王等册关于张飞的故事令人久久不能释怀。

二、刘备

煮酒论英雄

曹操为试探刘备,在喝酒席间问刘备现今世上何人能称得上英雄。刘备连说几人曹操都嗤之以鼻,最后曹操说:天下能称得上英雄的,只有你我二人了!(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大惊,以为被曹操看出了自己想要做大事的心思,筷子吓得掉到地上。曹操问其为何如此惊恐,刘备说是因为外面打雷,被吓到了。曹操大笑说难道大丈夫也畏惧打雷?刘备回答说孔圣人都怕,更何况是我。

三让徐州

曹操以报父仇为名,派兵攻打徐州,陶谦向孔融、田楷求救,刘备应孔融之请,带领关羽、张飞、赵云和数千人马奔赴徐州。刘备与曹军对阵,获得了几次胜利,陶谦先后三次主动提出将徐州让给刘备,刘备前两次就拒绝了。第三次陶谦病重,临终之时再次请刘备领徐州牧,刘备依然拒绝,而后徐州军民极力表示拥戴刘备执掌州权,关羽、张飞也再三相劝。至此,刘备才同意接受徐州大权,担任徐州牧。

白帝城托孤

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当时诸葛亮为了防备魏军乘虚偷袭成都,所以没有随刘备出征而是留守成都。但是刘备被吴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诸葛亮前来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关羽

1、温酒斩华雄:

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 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 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 话音刚落, 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 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 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 就请砍下我的脑袋。” 曹操听了,十分欣赏,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去杀敌。” 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等我回来再喝吧!” 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曹操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杯中的酒还没凉呢。

2、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故事背景为袁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猛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三英”指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

3、斩颜良诛文丑:

一开始颜良的河北大军列阵平原上,根本不顾曹操部队居高凌下占地利优势,估计是认为自己部队太强了。敌人的骑兵冲不动,不在乎,犯了骄兵必败的毛病。当关二哥冲向敌阵的时候他非常聪明的只身前往,这样以来敌人猜不透他的真实意图,也就不会把他当作一次冲锋对待,这可能就是敌人始终没有用弓箭阻止关羽的原因。面对关二哥的冲锋,颜良一开始是坐着的,轻敌是一方面,搞不清楚对手意图也是一方面。他所在的位置是中军,也就是指挥部,按常理没人会那么傻冲入敌军群中,所以他也有点麻痹大意。袁军对关羽的行为不理解,再加上没有命令,也就没动,估计关羽也没对小兵动手,大家疑惑不解。关羽马确实快,当颜良发现他是冲自己来时,已经来不及了,以至于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再加上最后时刻,颜良也不能确定关羽要干什么,而且关羽未通名,颜良为了大将风度,不斩无名下将,没有上马提刀。关羽用刀也很有特色,第一下不是动作很大的砍杀而是刺,这样动作快,隐蔽,颜良不易躲闪,这也是一个重点。总的来说,关羽用了很阴的招数,凭实力把颜良阴死了。

对文丑就更简单了,曹操的埋伏打乱了文丑的部队,这种情况下撤退是第一位的,否则对手小兵群上来也把自己逮住了。偏巧关二哥这时候去和他缠斗,文丑当然无心恋战,感觉对手不是几下就能解决的时候马上拍马撤退,没想到关二哥的马超快,文丑就算会,慌乱中也使不出回马枪,被人背砍。

4、单刀赴会: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这次“单刀会”,经戏剧家、小说家敷衍,关羽成了英雄,鲁肃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软胆怯的侏儒。这是艺术家们的创作,并非历史真相。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并为之“守之终身而不易”(王夫之语)。所以,刘备、孙权都逐渐强大,建立了与曹魏抗衡的蜀、吴二国,中国历史上才出现了三国时期。

5、过五关斩六将:

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在张飞占据的古城外杀蔡阳,“过五关斩六将”因此得名。

6、水淹七军:

关羽进攻樊城,曹操命大将于禁为南征将军,庞德为先锋,统帅七路大军,星夜去救樊城。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去迎敌。关羽、庞德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日交战,二将齐出,并不答话,拍马交锋五十回合,庞德拨马逃走,关羽紧追不舍。庞德取箭,关羽躲闪不及中箭,回营养伤。十日后,箭伤愈合。又听关平说曹兵移到城北驻扎。关羽不知何意,骑马登高观望,看到北山谷内人马很多,又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之计,油然而生。遂急命部下准备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处水口。庞德与众将商议,山谷不易久留,准备明日将军士移入高地。就在这天夜里,风雨大作,庞德在帐中,只听万马奔腾,喊声震天。出帐一看,大水从四面急剧涌来。七军兵士随波逐浪,淹死很多。于禁、庞德率将士登上小土山躲避,关羽带大军冲杀而来,于禁见四下无路,投降关羽。庞德和身无盔甲的残兵败将,被关羽的兵马团团围住,战不多时,众将全都投降。只有庞德夺一小船,想顺流西去,却被周仓的大筏撞到水中,后被生擒。

7。败走麦城: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进攻樊城,曾水淹于禁七军,军威大振,曹操曾议迁都以避其锋芒。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江东大将吕蒙乘关羽与樊城守将曹仁对峙之时偷袭荆州,攻占了关羽的大本营江陵。关羽两面受敌,急忙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在麦城。吕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关羽的将士无心恋战,逐渐离散。关羽孤立无援,坚守麦城。孙权派人诱降关羽,关羽伪称投降,在城头立幡旗,假做军士,自己却逃走,只有十多骑跟随。孙权派朱然、潘璋断了关羽各路,在临沮捉获关羽和其子关平,随即将其处死。

8、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程昱向曹操献计将关羽围困在土山。张辽劝关羽投降,列了三罪:1违背了桃园盟约。2将刘备妻子置之不理。3关羽智勇双全,却不思报效汉室,就这么死了。关羽就这么被说服了,但他约定了三件事:1只投降汉室不投降曹操。2照顾二嫂(刘备的妻子)。3只要知道刘备的下落,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曹操答应了。后来,关羽杀了颜良文丑,挂紧封印,过五关斩六将,终于与刘备团聚。

9、关云长义释曹操: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中的重点篇章。小说写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一是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二是如果这时灭掉魏国,会使吴国全力攻击蜀国,使蜀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小说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听谋臣之言,亲自向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

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

(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

南阳,难定论?)

四、诸葛亮

1、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2、火烧博望

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 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3、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4、舌战群儒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5、智激周瑜

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必班师矣。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6、用奇谋孔明借箭(草船借箭)

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7、祭七星坛借东风

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8、孔明巧布八阵图

刘备兵败,陆逊追至夔关,遇此阵,土人言:“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逊入阵不得出,后被孔明岳父黄承彦放出。

八阵图“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9、武侯弹琴退仲达(空城计)

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10、挥泪斩马谡

马谡自告奋勇驻守街亭,遇到了魏将张郃所率主力部队的抵抗。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听从部将王平的建议,在众寡不敌的形势下,居然不下据城,而舍水上山,结果被张郃军队切断水道,杀得大败。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11、见木像魏都督丧胆(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三国演义》连环画里为什么早期关羽张飞上半身没甲,后期才有的呢?

对于很多60后、70后来说,《三国演义》是人生中永恒的一段美好回忆,伴随着我们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时代,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幸福满满。

确实很幸运,不但罗贯中老师的原著写得好,六七十年中国的那帮艺术家也特别负责任,功底尤其深厚,绘制出来的画作十分精美,笔力遒劲,令人久久难以忘怀。甚至多少年以后,依然能随时在脑海中浮现。

看过《三国演义》连环画的朋友对关羽、张飞的形象自是了然在胸。确实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我们发现,在绝大多数的时候,关羽和张飞的盔甲并不完整,缺少肩臂上的护甲。而赵云多数时候则穿戴得比较完整,我们称之为“全装贯束”。咱们就看看不同时期的各人的装束。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桃园结义,参加对黄巾军的作战,这时候三人的装束都不完整:

大家看到,兄弟三人都只有大腿上面有保护,肩膀上没有。创业阶段,确实是穷啊。置办不起那么好的行头,大家也可以理解。以后就形成习惯了。为老大和主将,刘备连个像样的头盔都没有,日子过得苦巴巴。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时候:

关羽和张飞仍然是只有大腿上的护甲。刘备稍微改变了一点,头上多了一顶帽子。

三兄弟在公孙瓒那里时候,遇到了赵云,公孙瓒介绍大家相识:

大家看到,赵云出场时就是“全装贯束,非常有精气神,关羽和张飞仍然是半甲状态。关羽战纪灵,关羽的穿着很简洁。

备和关羽率兵与纪灵对峙,而在徐州城的张飞装束有了变化吕布夜袭徐州,醉酒状态下的张飞居然没忘了把自己打扮得齐整一点,这次是“全装贯束”了。刘备和关羽不在,张飞毕竟是徐州主将嘛,趁这个机会穿得好了些。

辕门射戟那回,张飞还是那身“全装贯束”,和旁边的二哥关羽形成鲜明的对比:

小沛城外,张飞与吕布再次开打。人靠衣裳马靠鞍,狗佩铃铛跑得欢,穿得这么漂亮,张飞的战斗力陡然上升,百余合与吕布撑了个旗鼓相当:再后来,张飞又恢复了装束,喝断当阳桥时候,还是以前那幅打扮:后来葭萌关战马超,张飞也还是那付样子:关羽也有“全装贯束的时候,在樊城之战对阵徐晃的时候,关羽穿得挺完整:估计是挨了一箭,华佗叮嘱他穿厚些,别让胳膊受了风。关羽是遵从医嘱。

走麦城的时候,关羽遭擒,也是在“全装贯束”的状态下:

张飞最后一次“全装贯束”,是闻听关羽被杀的消息后,到成都与大哥刘备抱头痛哭。张飞不但穿着整齐的鱼鳞甲,还戴着一顶很漂亮的帽。他后面的赵云却穿戴得像个文质彬彬的元帅。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其实刘备也曾经有过“全装贯束”的时候,那是在他率兵入西川的时候:

在盔甲的衬托下,刘备还是蛮威武的,显得阳刚雄壮,威风凛凛。

这就是三兄弟在连环画不同时期的一些盔甲装束。

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小黄同学,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969101.html

(0)
小黄同学小黄同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