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甘草中的上品是什么甘草,以及中药甘草中的上品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为什么甘草称为“百草之王”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的根及根状茎入药,集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区,以新疆、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为中心产区,为我国著名大宗、常用药用植物和工业、制药、食品等的原料,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都很大。
在祖国医学宝库中,甘草是一味普通而又重要的药物。说它普通,是因为它药源丰富、药价低廉;说它重要,是因为它在众多的中药方剂里,均起着诸多方面的微妙作用。从远古开始,甘草就被医家所重视,我国现存的古代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把甘草列为“上品”。公元五世纪的名医陶弘景所辑的《名医别录》,称它为美草、蜜草,还有“国老”这样的尊称。陶弘景说:“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甘草号称中草药之王,在中药里可以说是应用最广的一味药了。在《伤寒论》的110个处方中就有74个处方用了甘草。《本草纲目》说:“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调和从药有功。”
这味中药能解百毒,被誉为“国老”
说起中药,几乎所有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苦。的确,大多数的中草药都带有苦味。但有一种药草却属例外,那就是甘草。甘草,顾名思义,因其味甘而名,在历代的本草文献中又被称为美草、蜜草、蜜甘等。
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甘草只是一味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的良药。火气大、嗓子痛或咽干咳嗽的时候,泡上几片甘草代茶饮,就能有奇效,而且喝起来还有股特殊的甘甘甜甜的味道。
甘草入药 历史
但实际上,甘草的功用可不止于此。在中医的很多方剂里,都会用到甘草,比如四君子汤、炙甘草汤、茯苓甘草汤、甘草干姜汤、甘麦大枣汤等,都是甘草在临床中的经典运用。
甘草入药,有着两千多年的 历史 。《神农本草经》将甘草列为上品:“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南朝医药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明代李时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引唐代医家甄权语:“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后世中医里所说的“十方九草”、“无草不成方”中的“草”指的均是甘草,可见甘草应用之广。
甘草药用植物
甘草虽然名叫草但却不是草,实际按入药部位分属于根茎类中药。
甘草来源于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它的生长环境较为特殊,一般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主产于我国华北、西北、东北等地,以新疆产量居全国首位,以内蒙古杭锦旗和阿拉善旗所产的质量为优,原多为野生,近年来已有栽培。
事实上,甘草不仅是一味药草,还是一种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但由于近些年来,对野生甘草的过度无序采挖,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也使得甘草资源逐渐濒临枯竭。为有效保护,甘草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
甘草药用价值
甘草性味甘平,药性和缓,与寒热补泻各类药物通用,能缓和烈性或减轻毒副作用,有调和百药之功。
饮片入药有生用和蜜炙之分,生甘草和蜜炙甘草作用迥异。生甘草长于清火,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力胜,主要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经炼蜜炮制后的炙甘草补中益气作用增强,偏于润肺和中、调和诸药,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心悸惊痫等。
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皂苷,又称甘草酸、甘草甜素,是甘草甜味的有效成分,其甜度约为蔗糖的80-300 倍,但它的热值几乎为零,是非常适合于心脏病、肥胖症、糖尿病等患者使用的甜味剂。
现代研究证实,甘草酸是甘草中最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溃疡、抗炎、抗病毒、保肝解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而甘草的解毒功能,也主要是由甘草酸分解的葡萄糖醛酸与毒素发生反应的结果。
目前,甘草酸制剂应用于肝脏疾病极为普遍,如复方甘草甜素、甘利欣等在临床上已被广泛使用。作为“国老”,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治的中医方剂中,甘草也是毫无例外地位列高频次使用的中药之首。据最新的研究报道称,甘草苷所具有的抗病毒和抗炎等多种活性,有望被开发成为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新药。
甘草广泛的应用
甘草不仅在医药上应用普遍,在食品、烟草等行业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含甘草的零食有甘草条、棒棒糖、黑醋粟、口香糖等;饮料有古埃及人的erk soos,比利时啤酒、法国茴香酒等等;烟草公司还会把甘草作为气味和甜味调节剂,这也成为甘草摄入的一大来源。甘草多样性的产品不仅受中国人喜欢,也遍及全球,风靡于世界。
甘草使用需注意
甘草可以说是一个适用范围极其广泛的中药,但对于实证中满腹胀等症不太合适。同时,根据中药十八反,甘草不宜与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甘草好处多多,药性平和,但是使用时也要注意合理的用量。长期过量服用甘草可能会产生类似肾上腺皮脂激素样的副作用,导致水钠潴留,引起低血钾、水肿、血压升高等症状,并且会有腹部胀满,纳呆等消化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王波,王丽,刘晓峰,等.中药甘草成分和药理作用及其现代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2022,17(2):316-320.
2.楚林.天下谁人不识君—甘草[J].保健与生活,2021, 21:30-31.
甘草用于脾虚 心悸 咳嗽 痹症 痈肿疮毒等10种情况
许多方剂都要用到,使用比较广泛。甘草作为治疗的药物使用,是用其药性发挥治疗作用。作为解毒药物,主要用来解其他药物之毒的作用,在方剂中起辅助作用,起到调和药性的作用。
甘草作为药物,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经中称其为上品药物。因为甘草治疗的疾病比较多,调和药性,每为要药,陶弘景称其为国老。
生甘草可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药性;炙甘草能补脾益气。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
甘草常单独应用,或与其他药物一起,常用于以下10种情况。
甘草味甘、性平,甘以缓中,对人体具有平和的补益作用。归脾胃2经,可以对脾胃具有较好的补益,可以用来治疗脾胃虚弱。和脾胃虚弱引起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
比如四君子汤,就是甘草与人参、白术、茯苓等一起应用,具有补气,益气健脾之功效。用来治疗脾胃气虚证。患者表现为,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数等症状。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经。可以对心有一个很好的补益作用,用来治疗因为心血不足,引起的心悸气短症状。甘草常与其他药物一起应用。
比如炙甘草汤,就是甘草与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等一起应用,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的作用。用来治疗阴血不足、阳气虚弱,心脉失养的病症。患者表现为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等症状。
甘草味甘,性平。归肺经。因为甘草性平,味甘。没有寒热之偏性,可以用来治疗各种咳嗽,无论外感和内伤、风寒与风热、新咳与久咳。
治疗风寒咳嗽,甘草常与散寒止咳类药物一起应用。比如甘草与麻黄、杏仁一起应用的三拗汤,具有疏风宣肺,止咳平喘的作用。用来治疗外感风寒,侵袭于肺。患者表现为鼻塞声重,语言不出,口不渴,苔白,脉浮等症状。
甘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可以缓中以止痛,可以用来治疗脘腹疼痛之症状。一般与其他药物一起应用。比如甘草与饴糖、桂枝、芍药、大枣、生姜等一起应用。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作用。
用来治疗中焦虚寒,肝脾不和的病症。患者表现为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面色无华,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等症状。
甘草味甘,性平。归脾经。脾主肌肉,甘草可以对肌肉具有缓急之作用,可以用来治疗肌肉的挛急疼痛。
比如,甘草与芍药组成的,甘草芍药汤,具有调和肝脾,缓急止痛的作用。用来治疗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肝脾不和等。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经。可以对心有一个很好的补益作用,用来治疗因为心虚肝郁引起的,喜悲欲哭之妇人脏躁。
比如,甘草与浮小麦、大枣一起应用的甘麦大枣汤。具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的作用。主要用来治疗脏躁。患者表现为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等症状。
甘草味甘,性平。生用清热,解毒作用比较好。可以单独应用于治疗各种痈肿疮毒。一般煎汁外洗应用。临床上,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一起应用。
比如甘草与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皂角刺(炒)、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等一起应用的,仙方活命饮。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的作用。用来治疗痈疡肿毒初起属于阳证的病症。患者表现为,红肿焮痛,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等症状。
甘草味甘性平,得中和之性,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调和药性,每为要药,因此陶弘景称其为国老。
甘草味甘,性平。归肺经。甘草可以清热解毒,用来治疗咽喉肿痛的症状。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一起应用。比如,甘草与桔梗、杏仁一起应用的甘桔汤,用来治疗咽喉肿痛的患者。
甘草味甘,性平。归脾经。可以用来治疗风湿痹阻于肌肉关节,引起的疼痛、不能屈伸等症状。常与其他治疗风湿痹痛的药物一起应用。
比如甘草与附子、白术、桂枝等一起应用的,甘草附子汤。具有暖肌补中,益精气的作用。用来治疗里阳气俱虚、风湿俱盛、湿流关节的各种痹症。
以上的10种情况,是用到甘草比较多的情况。甘草作为一个常用中药,治疗疾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使用。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小黄同学,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964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