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元宵是玩灯笼的吗,以及元宵有灯笼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据传,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
自从元宵节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其中写道:
南油俱满,西漆争燃。
苏征安息,蜡出龙川。
斜晖交映,倒影澄鲜。
辞赋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节张灯的盛况。
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近两万人,戏台有四公里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数万人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
到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在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灯楼达二十多间,高约五十米,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元宵节为什么要挂灯笼(元宵节为什么打灯笼)
元宵节是在春节后的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几天会举行很多庆祝活动,如打灯笼、猜灯谜、放烟花、灯光表演、吃汤圆等,有的地方还会搞一些地方特色的庙会。那这一天为什么要打灯笼呢?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从天界来到人间玩耍,这个神鸟长得非常漂亮。它被一个猎人发现了,猎人就想抓住这个神鸟,猎人用弓箭射神鸟想把它射下来,没想到正中要害,把神鸟射死了。天帝知道后,非常生气,认为凡间的人类是在挑衅他的威严。于是他排了天兵天将到人间放火要把人类全部烧死。天帝有个善良的女儿,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类。人们害怕极了,却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时有一位老者站出来说:“我们在这几天多多的张灯、放烟花,这样从天上看好像大地着了火一样,就可以瞒过天帝。”大家都认为有道理,于是人们都在晚上打起灯笼、放起烟花。这样做果然瞒过了天帝。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从此以后人们每年到了这一天都会打灯笼、放烟花以示庆祝。
元宵节从汉朝开始就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了,在这一天人们打灯笼、放烟花、猜灯谜等,当然了还有好吃的汤圆。在我们的老家每年元宵节还会组织庙会。有说书的、杂技表演的、买吃的的、套圈的等等各种玩的吃的非常热闹。是我小的时候最期待的一个节日。
你们那里元宵节有什么习俗呢?
最后说一个灯谜:
两点天上来(打一字)
知道的评论区见,也可以留下你的谜语大家猜。
为什么元宵节要赏花灯?
农历春节的第十五天,叫做“上元”,这是一年中第一次月圆,大家都特别兴奋,所以我们叫它“元宵节”。
为什么元宵节非提灯笼不可呢?“灯”的产生,主要是为了照明。汉朝以后,佛教和道教借用灯作为“破除黑暗”的宣传工具,后来流传在民间,灯笼的制作就变得相当普遍了。
至于民间观赏花灯,是从唐代开始盛行的。根据《开元天宝遗事》这本书的说法,唐玄宗在位的时候,每逢元宵节的夜晚,就在高山上,竖立高八十尺的彩灯及一百支树灯,灿烂的灯火,直冲牛斗,百里以外都可以看到,非常壮观。
关于灯笼的产生,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每年月圆的时候,大家都会看到月光下有一位天神走过,可是有一年的元宵节,天空竟然被一团乌云遮住,人们看不到天神,心里都很着急。
于是,大家纷纷点燃火把想照亮天空,找寻天神。天神没有找着,反而把元宵节拿火把的习俗传下来了,慢慢演变成各式各样的灯笼了。
不管是民间的传说,还是正史的记载,元宵节提灯笼,都是象征光明、喜悦的希望,代表新的一年,新的气象。
古代朝廷为了鼓励人们在元宵节赏花灯,还想出赠送的方法,只要去御街赏花灯的人,都赏一杯“御酒”,作为纪念。赏花灯时,会有灯谜供人们猜,猜对有奖。
元宵节除了赏花灯的风俗外,还有腾龙舞狮、踩高跷、唱戏、吃元宵等。
扎灯笼是元宵节的习俗吗
扎灯笼是元宵节的习俗。
一、扎灯笼:
“张灯结彩”是我们中国人过节日的传统,元宵节就要扎灯笼。扎灯笼的制作流程一般经过破苇篾、泡苇篾、扎灯笼、模具整形、收口、糊纸美化等六道工序。因其玲珑别致、轻巧剔透,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旧时亦或现在,手扎灯笼不但烘托出节日的喜庆氛围,也给予人们更多祈福的灵感,元宵节被有意无意燃着的灯笼,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平安、长寿的美好期盼。
二、元宵节的习俗:
1、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皆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年年欢聚。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2、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就出现过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3、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4、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回应的人众多,而后猜灯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5、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引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6、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7、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踩高跷的人往往装扮戏曲折子,身着戏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而踩高跷的角色,因为各自身份不同,所以造型各异,高低不一,非常具有观赏性。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小黄同学,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955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