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田基黄胶囊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田基黄胶囊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以及田基黄胶囊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经常喝田基黄有什么作用
田基黄的功效与作用
1、田基黄能清热利湿
清热利湿是中国田基黄的重要作用,这种中药材能清除人体内的湿毒,预防黄疸,平时它也可以用于人类湿热黄疸以扩腹泻和痢疾等多种常见病的治疗,治疗功效十分明显。
2、田基黄能消肿止痛
消肿止痛也是田基黄的重要作用之一,它对人类的口疮和目赤肿痛都有明显治疗作用,另外基黄还能直接外用,当人们被毒蛇咬伤或者出现跌打损伤时,都能用田基黄进行治疗,可以把新鲜的田基黄研碎以后直接外敷。
田基黄的食用方法
1、田基黄煮粥
田基黄入药以后多以煎制服用为主,不过平时它也能直接用来煮粥喝,煮粥时可以把三十克田基黄洗妆,切段,把大米洗净入锅加清水煮开以后再加入切好的田基黄和适量白糖煮好以后取出食用,能清热解毒,也能消肿散瘀。
2、田基黄做汤
田基黄平时还能做汤喝,制作时可以取一百五十克鲜田基黄和两个鸡蛋,把田基黄洗好以后切碎,与鸡蛋一起入锅煮制,煮好以后吃鸡蛋喝汤,每天一次,可以治疗人类的慢性肝炎。
田基黄的禁忌
田基黄药用功效虽然出色,但是禁忌却不多,只是孕妇不能服用,不然会对胎儿发育不利。
地榆煮水喝功效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地榆分地榆炭,酒地榆,盐地榆,地榆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敛疮,地榆的作用是治吐血,咯血,便血,血痢,赤白带下,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地榆用药禁忌是虚寒者忌服地榆。
基本概述
地榆
药名:地榆
别名:酸赭、豚榆系、白地榆、鼠尾地榆、西地榆、地芽、山枣参、蕨苗参、红地榆、岩地芨、血箭草、黄瓜香、野升麻、马连鞍、花椒地榆、水橄榄根、线形地榆、水槟榔。
功效分类:止血药;凉血止血药。
性味:苦酸;寒;无毒。
归经:肝经;肺经;肾经;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30-120g;或入丸、散,亦可绞汁内服。外用:适量,煎水或捣汁外涂;也可研末掺或捣烂外敷。
药材基源: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长叶地榆的根。
炮制方法
1、地榆:拣去杂质,用水洗净,稍浸泡,润透,切成厚片,晒干。
2、地榆炭:取地榆片,置锅内炒至外表变为黑色,内部老黄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3、醋地榆:取地榆片,加麸醋拌匀,吸尽后放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棕褐色,取出晾干,筛去灰屑。每地榆炭100kg,用麸醋10kg。醋地榆长于收敛止血,常用于崩漏下血。
4、酒地榆:取地榆片,加白酒拌匀,吸尽后放入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棕褐色,取出晾干,筛去灰屑。每地榆片100kg,用白酒5kg。
5、盐地榆:取地榆片,用武火炒至外黑内老黄色,喷洒盐水炒匀,取出晾干。每地榆片100kb,用食盐3kg。
功效作用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1、《活法机要》记载:地榆治久病肠风,痛痒不止;地榆五钱,苍术一两。水二钟,煎一钟,空心服,日一服。
2、《补缺肘后方》记载:地榆治蛇毒:地榆根,捣绞取汁饮,兼以渍疮。
3、《日华子本草》记载:地榆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
4、《沈氏尊生书》地榆甘草汤 记载:地榆治便血: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每末五钱,水二盏,入砂仁末一钱,煎盏半,分二服。
5、《唐本草》记载:地榆主带下十二病。
6、《滇南本草》记载:地榆治红白痢,禁口痢:白地榆二钱,炒乌梅五枚,山楂一钱。水煎服。红痢红糖为引,白痢白糖为引。
7、《本草正》记载:地榆清火明目。治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
8、《补缺肘后方》记载:地榆治猘犬咬人:地榆根末,服方寸匕,日一、二,亦末敷疮上,生根捣敷佳。
9、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记载:地榆治无名肿毒,疖肿,痈肿,深部脓肿:地榆500克,田基黄200克,研末,田七粉5~15克。调入700克凡士林中成膏,外敷患处。
10、《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记载:地榆治烧烫伤:地榆根炒炭存性,磨粉,用麻油调成50%软膏,涂于创面,每日数次。
11、地榆治湿疹:地榆面、煅石膏面各二十两,枯矾一两。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
12、《圣济总录》地榆汤 记载:地榆治血痢不止:地榆二两,甘草(炙、锉)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渣,温服,日二夜一。
13、《纲目》记载: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则能行血,不可不知。杨士瀛云:诸疮痛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
14、《本草正义》记载:地榆苦寒,为凉血之专剂。妇人乳痛带下,多由于肝经郁火不疏,苦寒以清泄之,则肝气疏达,斯痛可已而带可止;然气滞痰凝之乳痛,及气虚不摄之带下,非其治也。止痛除恶肉,皆以外疡言之,血热火盛,则痛而多恶肉,地榆清热凉血,故止疡患作痛,而能除恶肉。
15、《圣惠方》记载:地榆治妇人漏下赤色不止,令人黄瘦虚渴:地榆二两(细锉),以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渣,食前稍热服一合。亦治呕血。
16、《开宝本草》记载:地榆止冷热痢及疳痢热。
17、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记载:地榆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生地榆、太子参各一两,或加怀牛膝一两,水煎服,连服二月。
18、《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记载:地榆治胃痛,胃肠出血。
19、《别录》记载:地榆止脓血,诸痿,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主内漏不止,血不足。
20、《全展选编·皮肤科》记载:地榆治湿疹:地榆面十五两,密陀僧三十两。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
21、《本草求真》记载:地榆诸书皆言因其苦寒,则能入于下焦血分除热,俾热悉从下解。又言性沉而涩,凡人症患吐衄崩中肠风血痢等症,得此则能涩血不解。按此不无两歧,讵知其热不除,则血不止,其热既清,则血自安,且其性主收敛,既能清降,又能收涩,则清不虑其过泄,涩亦不虑其或滞,实力解热止血药也。
22、《药物图考》记载:地榆调敷汤火伤,疳疮溃烂。
23、《纲目》记载:地榆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
24、《药品化义》记载:地榆解诸热毒痈。
25、《滇南本草》记载:地榆治酒寒,面寒疼,肚腹疼。
26、《药性论》记载:地榆止血痢蚀脓。
27、《小儿卫生总微方论》记载:地榆治面疮赤肿焮痛:地榆八两(细锉),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渣,适寒温洗之。
28、《本经》记载:地榆主妇人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29、地榆治湿疹:地榆一两,加水两碗,煎成半碗,用纱布沾药液湿敷。
30、《全展选编·传染病》记载:地榆治急性菌痢:水橄榄根研粉,成人每服三至六分,每天三次,儿童减半。
31、《本草选旨》记载:地榆以之止血,取上截炒用。以之行血、取下截生用。以之敛血,则同归、芍。以之清热,则同归、连。以之治湿,则同归、芩。以之治血中之痛,则同归、萸。以之温经而益血,则同归、姜。大抵酸敛寒收之剂,得补则守,得寒则凝,得温暖而益血归经,在善用者自得之而已。
食用方法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30-120g;或入丸、散,亦可绞汁内服。外用:适量,煎水或捣汁外涂;也可研末掺或捣烂外敷。
用药禁忌
1、虚寒者忌服地榆。
2、《本草经集注》记载:地榆得发良。地榆恶麦门冬。
3、《本草衍义》记载:虚寒人及水泻、白痢,即未可轻使地榆。
4、《本草经疏》记载:胎产虚寒泄泻,血崩脾虚泄泻,法并禁用地榆。
5、《本草汇言》记载:痈疮久病无火,并阳衰血证,并禁用地榆。
6、《医学入门》记载:虚寒冷痢禁用地榆。热痢初起亦不可用,恐涩早也。
7、《本经逢原》记载:气虚下陷而崩带及久痢脓血瘀晦不鲜者,又为切禁。性能伤胃,误服多致口噤不食。
垂盆草的功能主治与食用方法
垂盆草有很多的功效,所以很多的人都喜欢食用垂盆草。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垂盆草的`功能主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垂盆草的功能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湿热黄疸;淋病;泻痢;肺痈;肠痈;疮疖肿毒;蛇虫咬伤;水火烫伤;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及湿疹;带状疱疹。
1、垂盆草用于水火烫伤及痈肿创疮疡等症,垂盆草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对于水火烫 伤。
2、垂盆草用于毒蛇咬伤,垂盆草善解蛇毒,为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常用药品,用鲜草半斤,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汁内服。
3、垂盆草用于传染性肝炎,临床上单用该品治疗传染性肝炎,对降低血清转氨脢有一定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减轻或消除。
4、垂盆草有消炎退肿,用于炎性肿痛。
5、垂盆草能治烫火伤、痈肿恶疮、乳腺炎、腮腺炎、丹毒、疤疖等。
垂盆草的食用方法
垂盆草用法与用量:鲜品250g,干品15——30g。
垂盆草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垂盆草。
红枣垂盆草茶
功效:适用于急性肝炎、低热烦躁、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体倦发力。
垂盆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材料:红枣(去核)50克,鲜垂盆草5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红枣、鲜垂盆草分别洗净,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拣出垂盆草,下白糖调溶。每日服多次,食枣,汁代茶饮。
垂盆草糖浆
功效:适宜于急性肝炎、低热烦燥、脾胃素虚、体倦乏力患者。
材料:鲜垂盆草200克,红枣20个,白糖15克。
制法:将鲜垂盆草切碎,红枣洗净,加水1000克共煎成浆约600克,加白糖即成。
垂盆草退黄降酶汤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化瘀。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组成:茵陈30——50克,田基黄20克,板蓝根25克,泽兰12克,焦楂曲各30克,海金砂(包煎)20克,丹参15克,蒲公英20克,垂盆草20克。
用法:成人每日1剂,儿童剂量减半。取药汁300毫升,分早晚2次空腹进药,儿童可分多次服用。10天为1疗程。
随症加减:黄疸深加生大黄10——20克;湿热明显加生山栀10克;食欲不振加鸡内金20克;恶心呕吐加姜半夏10克,砂仁(后下)6克;湿重加藿香、佩兰;有表证加苏叶、杏仁。
清肝理脾汤
功效:清热疏肝,健脾利湿。适用于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
组成:柴胡5克,童参8克,白术8克,茯苓10克,丹参8——12克,陈皮6克,茵陈15——30克,车前草5——10克,垂盆草10——20克,虎杖6——10克,龙胆草5克,大枣3枚。
制法:温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
随症加减:热偏重,见发热口苦,色黄鲜明,烦躁不宁,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加栀子、黄芩、酒制大黄、丹皮、金钱草、炒谷芽;湿偏重,见色黄而暗滞,身困懒动,纳差呕恶,便溏不爽,舌苔白厚腻,加生薏苡仁、厚朴、白蔻、焦山楂、苍术、泽泻;夹食而腹胀满,胁痛口苦,加炒麦芽、焦栀、砂仁;肝脾肿大,见压痛明显,加当归、赤芍、延胡索、焦山楂;伴有感冒症状加防风、板蓝根、连翘。
垂盆草的鉴别方法
垂盆草又叫葵景天、蛇草、狗牙草和石头菜。是景天科景天属多肉植物,茎匍匐,易生根,不育枝及花茎细,匍匐而节上生根,直到花序之下,长10-25厘米。3叶轮生,叶倒披针形至长圆形,长15-28毫米,宽3-7毫米。
干燥的垂盆草稍卷缩,根细短,茎纤细,棕绿色,直径1至2毫米,茎上有环状节,节上有残留不定根,先端常带花,花序聚伞状,小花黄白色;质韧或脆,断面中心淡黄色。
垂盆草基部无距;花瓣黄色,花期5-7月,果期8月。叶片皱缩,易破碎脱落,完整叶呈倒披针形至长圆形,棕绿色。气微,味微苦。以茎细、叶多、色棕绿者为佳。
田基黄跟什么煲汤好
田基黄,这是我家乡人对它的称呼,其实它的学名叫“地耳草”,也有叫它合掌草、七寸金、蛇查口、一条香、黄花草、雀舌草、禾霞气、小元宝草等等,各个地方叫法不同。田基黄在我国广泛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浙江、江苏、湖北、河南等地都有大量生长,属于藤黄科植物,春季和夏季开花时采全草,是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一种比较常见的野草,多生长于农田、菜田、山坡、沟边灌丛中或草丛中。
田基黄是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根茎横走,直立,高30-70cm,圆柱形,有黑色腺点,基部紫红色,通常不分枝,嫩梢和花序轴具褐色腺体。开的是黄色的小花,叶子十分的特别,叶子上的纹路左右对称,并且顶部的叶子在每天午时时候还会合起来,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小元宝,故而在民间还把田基黄称作“午时合”、“对叶草”、“元宝草”。
每年8月之后,是田基黄的花果期,每当花期到来时,田基(田埂的俗称)上一片金黄,因此它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田基黄”。由于田基黄比较喜欢生长农田旁,多多少少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对于农民来说,田基黄草又算是一种杂草、害草了,往往农民们在干活的时候,见到它也都会拔掉,那实在可惜了。
孰不知他们扔掉的却是一种中草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草药手册》中就有记载,田基黄全草及根均可做草药入药,其全草具有祛风、消肿、行气的作用,其根具有行气活血、消肿解毒的功效。
1、消肿止痛
消肿止痛也是田基黄的重要作用之一,它对人类的口疮和目赤肿痛都有明显治疗作用,另外基黄还能直接外用,当人们被毒蛇咬伤或者出现跌打损伤时,都能用田基黄进行治疗,可以把新鲜的田基黄研碎以后直接外敷。
2、清热利湿
清热利湿是中国田基黄的重要作用,这种中药材能清除人体内的湿毒,预防黄疸,平时它也可以用于人类湿热黄疸以扩腹泻和痢疾等多种常见病的治疗,治疗功效十分明显。
田基黄除了具有药用价值外,人们经常还会用它来烹制成一些药膳享用,如煮粥、煮茶或煲汤喝都行。据村里的老农民朋友说,用田基黄的根来煮鸡蛋还是一绝,吃了煮出来的鸡蛋,清热解毒,消肿散瘀,对于偏头痛有着很好的作用,所以在民间还是有不少老一辈农民朋友很喜欢它的。
正是田基黄由于具有高药用价值,对多种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因此市场需求巨大,其价格也非常的贵。再加上现如今随着农村里农药、除草剂的东西的使用,在田边、路边已经很难见到这种田基黄草了,想要找到它只能去山里才行。物以稀为贵,自然田基黄的价格就水涨船高,据了解,现在市场上的田基黄干价格要比很多草药都高出不少,野生的干品可以买到50元一斤。
田基黄鸡蛋汤,田基黄鸡蛋汤是一道以田基黄(地耳草)、鸡蛋为主要食材制作的美食。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田基黄胶囊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田基黄胶囊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小黄同学,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945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