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知识,包括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三大玉米常见的病虫害,该如何防治这些病虫害
一、玉米病虫害的种类玉米病虫害有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蚜虫、玉米叶螨等。 1、玉米螟: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它可以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玉米螟一年一般发生2-4代,温度高、海拔低,发生代数较多。成虫夜间活动,飞翔能力强,有趋光性,寿命5-10天,喜欢在离地50厘米以上、生长较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幼虫孵出后,初时聚集在一起,后在植株幼嫩部爬行,开始危害。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借风力飘落到邻株,形成转株危害。 2、黏虫:黏虫俗称五彩虫、麦蚕,属鳞翅目夜蛾科。是粮食作物和牧草作物的主要害虫,危害玉米严重。黏虫是一种多食性、迁移性、暴发性的害虫。黏虫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成虫产卵最适温度为19-25℃,30℃以上产卵受影响。另外湿度越大,越有利于成虫产卵,特别是在阴晴交错、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不但有利于成虫产卵,而且有利于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成活发育。 3、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钻心虫、青虫、棉铃实夜蛾等。 4、玉米蚜虫:可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危害,抽穗后危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碍生长,还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其分泌物将花粉粘住,影响散粉。此外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5、玉米叶螨:俗称红蜘蛛,可危害多种作物,以成螨和若螨刺吸寄主叶背组织汁液,被害叶片由黄变白而枯死,影响玉米灌浆进程,致使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二、防治方法 1、用2.5%的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2500倍,或用20%天达虫酰肼悬浮剂1000-2000倍液,或用25%天达灭幼脲1500-2000倍液细致叶洒植株,可防治玉米螟、黏虫、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 2、用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细致喷洒植株,可防治玉米叶螨(红蜘蛛)。 3、用3%天达啶虫脒1500倍液,或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细致喷洒植株,可防治玉米蚜虫、灰飞虱。 4、玉米大喇叭口期,用30%辛硫磷颗粒剂每亩0.25千克加细沙2千克拌匀后,每株的大口中撒2-3克,可防治玉米螟。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你有哪些了解呢?
随着经济的发展,玉米不仅作为主食,而且深加工产品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玉米的种植条件比较容易满足,所以北方的种植面积很广。但是北方的玉米易受疾病和害虫的侵袭。一旦玉米被感染,后果会非常严重。那么,玉米常用的害虫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要多抗玉米锈病的植物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原菌的入侵;科学管理,适当施肥、浇水,提高玉米对病源的抗性;严重灾区可在发病时喷洒药物,一般间隔8天左右喷洒2 – 3次即可。对于一般重发区域,应将玉米生育期间及时收获,以促进玉米的生长,降低病害的发生;对于发病较重区域,应在玉米播种前和出苗后各喷施一次杀菌剂,如菌必治、菌灭宝等,并对玉米进行合理密植,以减少病原菌再次侵染。
对于叶片发黄的玉米,应在发病初期喷洒多菌灵等药剂进行消毒,并在玉米发病之后进行叶面喷洒抗病毒药剂,如多抗霉素等,以增加抗病的能力,同时减少病害对玉米的影响。在玉米播种后7天左右,玉米叶片上出现褐色小圆斑,并逐渐扩大,在叶片两侧形成不规则的小点,这些小点是病原菌从叶鞘侵入的通道,在温度、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可使病斑扩大。严重的发病部位产生水渍状的黑斑,扩大后的病斑可使叶背形成黑色水渍状斑块,致使玉米植株死亡。
要在生长期、孕穗期、幼穗期、开花期、籽粒期、果实膨大期和收获初期等时期,及时进行喷药,用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倍液等,对玉米进行喷洒。在玉米收获后至拔节期和花穗期,以及抽穗后至结穗期,各喷1次药。
种植玉米是的病害和虫害应该如何防治?
1、玉米瘤黑粉病
米瘤黑粉病主要在茎节、雌穗和雄穗形成形状、大小不同的瘤状物。病瘤开始有白色薄膜包围然后病瘤迅速膨大后内部逐渐变黑,瘤黑粉病的病瘤外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落在地面及其它玉米植株上。玉米瘤黑粉病病原物为真菌。
主要防治措施:选种抗病丰产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国内外公司科学家们在重病田通过人工授粉来选育抗病丰产良种并在全国30多个基地选育和种植了大批玉米新品系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收获后要及时深耕、及时清除病残体、非寄主轮作及施用腐熟有机肥、及时摘除病瘤等等。
2、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穗期症状最为明显,雄穗部分小花受害基部膨大形成菌瘿,外包白膜破裂后散出黑粉。除苞叶外全部病成菌瘿。成熟叶苞叶开裂散出黑粉后病菌主要落在*面及其它玉米植株上,尤其是病穗后期可以见到病穗丝状残余维管束组织因而得名为丝黑穗病,也因此病症而区别于玉米瘤黑粉病。玉米丝黑穗病是真菌病。
主要防治措施如下:在重病田选育抗病丰产品种;非寄主轮作并使用三唑酮或多菌灵拌种;人工摘除病穗后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3、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主要侵染玉米的叶片,严重时叶鞘、苞叶及雄穗亦可受害。初期仅在叶片两面散生黄褐色夏孢子堆,玉米锈病后期则病部可产生棕褐色冬孢子堆。病初期显微镜检病原物可以观察到椭圆形或近亚球形浅褐色的夏孢子。
防治措施如下:重病田选育抗病丰产品系(种)同时对新选出的品系在人工病圃进行鉴定或试种,确保玉米新品系(种)的抗病丰产性;根据田间的营养情况施用肥料饼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以增强玉米新品种的抗病性;集中深埋或烧毁玉米病残体以减少侵染源;发病初期可以开始交替喷施腈菌唑、三唑酮、固体石硫合剂等,这样可以减轻锈病病菌的致病力及延长这些杀菌剂的使用年限,注意施药时隔7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3次方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4、玉米螟
玉米螟老熟幼虫圆筒形、体长20~30mm、头深褐色、背部颜色有浅褐或淡红色等多种,中、后胸背面每节各有毛片4个,腹部1~8节背面有2排毛片,前排4个较大、后排2个较小。
综合防治措施:处理越冬寄主秸秆将秸秆做燃料、肥料、饲料或工业原料等压低虫源基数;采用田间和人工圃相结合培育和鉴定抗虫品种;春夏玉米混种区压低春玉米,扩大夏玉米种植能切断第1代玉米螟的食料,从而也减轻第2代和第3代的虫量;发现玉米螟卵块人工摘除后于田外销毁;充分发挥白僵菌和Bt的生物防治作用,但蚕区慎用白僵菌以免蚕致病;培养和释放玉米螟的主要天敌赤眼蜂以减轻玉米螟的为害;掌握玉米心叶初见排孔、幼龄幼虫群集心叶而未蛀入茎秆之前采用马拉硫磷或晶体敌百虫颗粒剂并直接丢放于喇叭口内均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花丝蔫须后剪掉花丝用晶体敌百虫制成泥浆涂于剪口效果良好;也可用晶体敌百虫或马拉硫磷药液滴于雌穗顶部效果亦佳。此外可利用玉米螟成虫的趋光性,7月上旬~8月上旬还可以用高压汞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
如何防治玉米病虫害,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
苗期鼠虫危害:玉米地下害虫主要是地老虎、金针虫,可用毒杀剂拌种,也可以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杀虫。如在苗期发现鼠虫啃食,可用来福林、乐斯本1000倍液在根茎部周围喷湿土表防治,傍晚施药效果更好。
大螟:因水稻面积的减少有可能会在玉米田加重危害。防治措施是撒施辛硫磷等颗粒剂于心叶中。也可以用杀螟松、快杀灵等药剂1000~1500倍喷雾,注意喷在基部叶鞘内。
玉米螟:在西南地区玉米田玉米螟一直发生比较严重。防治措施:①利用白僵菌菌沙点心(每亩30克加2千克细沙),不仅可以防治心叶期玉米螟危害,对穗期玉米螟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比化学农药颗粒剂效果好,方法简便、农民易接受。同时施药应掌握在小喇叭口时期效果最好,不能超过中喇叭口期,否则效果降低。②也可以用在心叶内撒施辛硫磷、功夫、杀虫双等颗粒剂效果很好。毒土、毒沙或颗粒剂的配制:50%辛硫磷10毫升,对水少许,均匀喷拌在8千克的细煤渣或细沙上,配制0.1%辛硫磷毒渣,每株玉米施1克左右;或每亩用1%杀螟灵颗粒剂或3%辛硫磷颗粒剂250克均匀拌入4~5千克细河沙;或用25%杀虫双水剂200克,拌细土5千克,制成毒土;用0.1%或0.15%氟氯氰颗粒剂,拌10~15倍煤渣颗粒,每株用量1.5克。③也可用药液灌心。在玉米心叶末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灌心,每株毒液灌10毫升。或用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每株10毫升灌雄穗。
文章分享结束,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小黄同学,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94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