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芙蓉菊的功效与作用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芙蓉菊药用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请问这种植物的名称叫什么?
芙蓉菊,又被称为香菊、玉芙蓉,属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灌木,高10-40厘米,上部多分枝,密被灰色短柔毛。叶聚生枝顶,狭匙形或狭倒披针形,长2-4厘米,宽5-4毫米,全缘或有时3-5裂,顶端钝,基部渐狭,两面密被灰色短柔毛,质地厚。
头状花序盘状,直径约7毫米,有长6-15毫米的细梗,生于枝端叶腋,排成有叶的总状花序;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外中层等长,椭圆形,钝或急尖,叶质,内层较短小,矩圆形,几无毛,具宽膜质边缘。
边花雌性,1列,花冠管状,长1.5毫米,顶端2-3裂齿,具腺点;盘花两性,花冠管状,长1.5毫米,顶端5裂齿,外面密生腺点。
瘦果矩圆形,长约1.5毫米,基部收狭,具5(-7)棱,被腺点;冠状冠毛长约0.5毫米,撕裂状。花果期全年。
原产于我国中南及南部地区,芙蓉菊的功效与作用可作为药材入药。芙蓉菊的根性苦,微温,入药有祛风湿的功效,可用来治疗风湿关节痛、胃痛、胃寒等症状。
芙蓉菊的叶子入药,有祛风湿、消肿毒的功效,可用来治疗风寒、感冒、小儿惊风、痈疽疔疮等症状。芙蓉菊的株形很紧凑,它的叶片带点白色,属于既可观叶又可观花的植物,常被作为家庭盆栽种植,具有较高是观赏价值。
芙蓉菊的功效和作用
芙蓉菊的功效和作用
芙蓉菊的功效和作用,芙蓉菊也叫玉芙蓉,是中国南方比较常见的一种菊科植物,它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入药后能祛风除湿也能消肿止痛,一起看看芙蓉菊的功效和作用。
芙蓉菊的功效和作用1
1、祛风除湿
祛风除湿是芙蓉菊入药后的主要功效,它能消灭人体内的风湿因子病能加快人体内湿毒代谢,对人类经常出现了风湿骨痛有特别好的预防作用,另外人们出现风湿病痛和风湿性关节炎时,及时用它煎水喝,还能让病情慢慢好转。
2、收敛止泻
芙蓉菊还是一种能收敛止泻的中药材,它能消灭人类肠道中的敏感菌,并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也能让肠道中出现的炎症消退,对人类经常出现的肠炎腹泻有特别好的治疗作用,治疗时可以把它与薄荷生姜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煎汤服用。
3、疏散风热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都是芙蓉菊最重要的功效,因为芙蓉菊是一种性质微寒的中药材,人们用它泡水喝,能疏散风热可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咽喉肿痛等不适症状,另外人们因热毒入侵导致咽喉肿痛和口舌生疮时,及时用芙蓉菊泡水喝也能让症状减轻。
4、消肿止痛
芙蓉菊入药后还就消融止痛的重要作用,人们出现丁疮肿痛和皮肤红肿,疼痛时能把它捣碎以后直接外敷在患处,能让肿痛症状消退,另外人们因乳腺炎或腮腺炎导致肿痛时,直接外用芙蓉菊也能让肿痛症状减轻。
芙蓉菊的功效和作用2
芙蓉菊怎么养殖
1、选择土壤
芙蓉葵适合生长在矿物元素含量较为丰富、排水性较好的土壤中,在栽种的过程中,就可以使用有机质元素含量较为丰富、土质较为疏松的腐殖土作为基土,在栽种前需要翻新土壤,保持土壤的透气性良好。
2、进行修剪
芙蓉葵的枝叶过于繁茂,就会影响植株间的.通风性,容易滋生病菌,所以在养护的过程中,可以对芙蓉葵进行修剪,使用锋利的剪刀,将其生长过密、生长过长的枝叶剪去,帮助植株节省养分,健康的生长。
3、提供光照
芙蓉葵在生长的过程中对光照的需求较大,但是无法在强光环境下生长,所以在春秋冬三季养护时,可以将植株放在向阳的环境中,让其接受全日照,在夏季则需要将芙蓉葵放在散光环境中养护,避免强光灼伤叶片。
4、病害防治
在养护芙蓉葵时,还可以采取措施为其防治病害。在栽种前可以向土壤中混合生石灰,避免土壤中滋生细菌,也可以将芙蓉葵浸泡在高锰酸钾溶液中,提高其抗病性,在栽种后可以每隔一月喷洒一次多菌灵溶液,消灭植株上的病菌。
元芙菊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元++芙菊是河南一家公司炒作起来的产品,实际并无任何效果,查阅所有药店均无此名
芙蓉菊的功效与作用 芙蓉菊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1、祛风除湿:芙蓉菊性温,味辛苦,含有蒲公英赛醛等能抑制风湿性疾病的药用成分,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能祛风湿、驱寒祛冻。
2、解毒消肿:芙蓉菊可以消肿化瘀、行气解毒,多被用来治疗痈疽或无名肿毒。
3、止咳化痰:芙蓉菊中的蒲公英赛醇乙酸酯等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够稀释痰液,滋养肺部,减轻咳嗽症状,对多痰咳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4、治疗腹泻:芙蓉菊对小儿腹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时可直接外敷于肚脐或者内服。
芙蓉菊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芙蓉菊药用、芙蓉菊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小黄同学,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939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