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石黄连的功效与作用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黄连作用功效与作用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是一种常用中药,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便有记载,因其根茎呈连珠状而色黄,所以称之为“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和云连的干燥根茎,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黄连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的作用
抗菌作用。抗真菌作用。抗病毒作用。抗阿米巴作用。抗炎、抗腹泻作用。对心血管作用。解热作用。降血糖作用。降血脂作用。抗氧化作用。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抗溃疡作用。
药用禁忌
黄连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慎服。
黄连那么苦,究竟有什么功效值得人们“以身试苦”?
有的人说,青春期的暗恋就像黄连,暗恋的痛苦永远只能自己去体会!黄连有多苦?“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句俗语似乎是对的!在描述一种东西有多苦时,人们也会说“比黄连还要苦”,可是这苦药,却也是妇科病的“大克星”,欲知详情?看看正文吧!
黄连形态特征
根黄色,常分枝,密生须根多数。长柄;稍带革质,卵状三角形,宽达10厘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卵状菱形,长3-8厘米,宽2-4厘米,顶端急尖,柄细0.8-1.8厘米,3或5对羽状深裂,在下方分裂最深,深裂片彼此相距2-6毫米,边缘生尖细锯齿,侧全裂片,长1.5-5毫米,斜卵形,比中央全裂片短,两面叶脉隆起,除表面沿脉被短柔毛外,其余无毛;叶柄长5-12厘米,无毛。
黄连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湿热痞满、呕吐、痢疾、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烦躁不安、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疮疡;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善清上焦热。用作目赤、口疮。黄连清胃止呕。适用于寒热互结,湿热阴虚,痞满呕吐。茱萸黄连舒肝止呕。肝胃不调,呕吐吞酸。
黄连的副反应
中成药成分复杂,药理作用也比较复杂,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准确反映黄连的副作用。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它的副作用很小。黄连大苦大寒,久服易伤脾胃、拉肚子,影响肠胃运化功能,进而影响食欲,导致消化不良。要慎用,除非体内有实热。
它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抑制大肠杆菌等多种功效。可泡水喝,但对脾胃虚寒者不宜服食,苦燥伤津,阴虚津则伤人慎用,因为是苦寒之品。中暑既止一般不宜久服,最好饭后服用。病情轻的患者每天服用黄连2-3克,重的患者每天服用5-6克。小儿脾胃功能不佳,不可盲目服用。
谈到地黄连这个名字,很多人觉得有点陌生,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它的分布范围很小,只有西南几个省可以找到它的踪迹。因此,北方的朋友根本看不到这种植物,更不知道它的用途和价值。第二,它有很多名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例如,在贵州省西部,人们称其为野人血草,或称野鸡血草。但来到云南省境内,当地人却称其为假黄连,或称胡黄连。因其外形与传说中的断肠草有些相似,所以,在四川省的某些地方,也称其为断肠花,或八步紧花。
黄连的吃法大全
黄连,是我们最常见的清热类中药,很多人上火了都会吃黄连中成药,那么黄连怎么吃效果最好呢?接下来请跟着我了解黄连的吃法吧。
黄连的吃法一
黄连绿茶的做法
材料:黄连8克、绿茶3克、红茶1克、蜂蜜适量。
做法:
1、将黄连用清水冲洗干净,绿茶、红茶分别浸泡去渣。
2、将黄连和绿茶、红茶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取汁液,然后将汁液倒入杯中调入适量蜂蜜拌匀即可。
黄连阿胶汤的做法
材料: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阿胶三两、鸡子黄二枚。
做法:
1、取阿胶砸碎后放入大瓷碗中,大约加入四小匙水和少量黄酒(红葡萄酒和桂花陈酒更好)。
2、黄连、黄芩、白芍水煎2次,阿胶烊入。
3、盖好盖子入锅蒸至阿胶全部化开,加入少量红糖,用生鸡子黄(即鸡蛋黄)调入药汁,分2次温服。
黄连姜汁茶的做法
材料:黄连6克、绿茶10克、姜汁3克。
做法:
1、将黄连、绿茶用沸水冲泡,盖闷5分钟后倒入姜汁。
2、每日2次。
黄连白头翁粥的做法
材料:白头翁50克、黄连10克、粳米30克。
做法:
1、将黄连、白头翁入沙锅,水煎,去渣取汁。
2、将锅中加清水400毫升,煮至米开花,加入药汁,煮成粥,待食。
3、每日3次,温热服食。
黄连膏的做法
材料:黄连9克、当归尾15克、生地30克、黄柏9克、姜黄9克。
做法:
1、用香油360克,将药煠枯,捞去滓;下黄蜡120克溶化尽,用夏布将油滤净,倾入瓷碗内,以柳枝不时搅之,候凝为度。
2、涂抹患处。治疗清火解毒。治肺经壅热,上攻鼻窍,聚而不散,致生鼻疮,干燥肿疼,皮肤湿疹,红肿热疮,水火烫伤,乳头碎痛。
黄连的吃法二
酒黄连:取黄连片用黄酒拌匀,稍闷,炒至表面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每100千克黄连,用黄酒12.5千克。酒黄连长于清泻上焦火热,对心火亢盛、心火上炎之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和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烦躁易怒,耳道流脓疗效较好。这时,常与黄芩、生地黄、生甘草、竹叶、木通、龙胆草、败酱草、蒲公英、栀子等药配合使用。
姜黄连:用鲜生姜打汁,加适量之开水,均匀地喷入黄连片内,待吸收后,用文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每100千克黄连,用生姜12.5千克。姜黄连长于清热和胃止呕,对湿热中阻之胸闷脘痞效果明显。这时,常与吴茱萸、薏苡仁、白蔻仁、杏仁、苍术、黄柏、乌贼骨等药配合使用。
萸黄连: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净黄连拌匀,待液吸尽,炒干。每100千克黄连,用吴茱萸10千克。萸黄连长于舒肝和胃止呕,对肝胃不和、胃热炽盛之呕吐吞酸、消谷善饥效果较好。这时,常与石膏、知母、煅瓦楞子、浙贝母、乌贼骨等药配合使用。
黄连的服用方法
中医认为,中药黄连药性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最擅长的就是清胃热、泻胃火。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火牙痛的清胃散,就是以黄连为主药的代表方之一。
情绪紧张急躁,睡眠质量差,饮食油腻、口味太重等都是引起胃火的常见原因。胃热炽盛化火可导致牙龈肿痛或出血、口干、口渴、喜欢喝冷水冷饮、口苦、口臭等不适,以及面红、大便干硬、舌质红、舌苔黄等热象。黄连用于清胃火时,即可单独研末冲服,也可与其他中药一起煎服。
胃热炽盛的人可以服用中成药清胃黄连丸,或者取3克黄连加水煎汤服用。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可将黄连研成细末备用,然后取50克大米或小米,加适量水煮熟,取1.5克黄连末放入杯中,加入约100毫升米汤,盖盖闷3分钟即成。空腹饮用,早晚各1次。用米汤冲泡黄连末优于用水直接煎服,这是因为米汤可顾护胃气,防止黄连苦寒伤胃。
经常胃热的人,在不良情绪的刺激下,会出现肝气不舒,进一步伤及脾胃,表现为泛酸、胃中嘈杂、恶心等。可取黄连5克,吴茱萸3克,柴胡10克,加水煎煮后服用,以清肝胃之热。
黄连的药方选录
《局方》三黄丸: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疽疖疮痍及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黄连(去须、芦)、黄芩(去芦)、大黄(煨)各十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熟水吞。如脏腑壅实加服丸数。小儿积热亦宜服之。
《伤寒论》黄连汤: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150克,甘草150克(炙),干姜150克,桂枝150克(去皮)人参100克,半夏250克(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直指方》黄连安神丸:治心烦懊依反复,心乱,怔仲,上热胸中气乱。心下痞闷。食入反出:朱砂20克,黄连25克生甘草12.5克。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九食后时时津唾咽下。
《局方》泻心汤:治心经实热:黄连35克。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
《本草经集注》:恶菊花、芜花、玄参、白鲜;畏款冬。
《蜀本草》:畏牛膝。
《纲目》:黄连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其生发冲和之气乎?
《本草正》:黄连善泻心脾实火,虚热妄用,必致格阳,故寇宗荧日:虚而冷者,慎勿轻用;王海藏日:夏月久血痢不用黄连,阴在内也。
《本草经疏》:凡病人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惊悸不眠,而兼烦热躁渴,及产后不眠,血虚发热,泄泻腹痛,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睁胃虚寒作泻,阴虚人天明溏泄,病名肾泄,真阴不足,内热烦躁诸证,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猜你喜欢:
1.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吃法
2. 有关黄连的歇后语及答案汇集
3. 夏天阿胶的食用方法
4. 黄连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5. 白菜炖猪肉的家常做法
干石莲的用途和和功效?
中药材石莲又称作“红孩儿”;也有地区称作:血蜈蚣; 蜈蚣七; 虎斑海棠; 红杆飞扬; 红天葵; 石红莲; 岩红; 半边莲; 八角莲; 九齿莲; 中药红孩儿为秋海棠科植物裂叶秋海棠的全草。夏,秋季挖取全草,洗净,晒干。石莲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肺热咳嗽;疔疮痈肿;痛经;闭经;风湿热痹;跌打肿痛;蛇蛟伤。 查看“红孩儿”详情
中药材石莲又称作“深山黄堇”;也有地区称作:鸡粪草; 田饭酸; 水黄连; 断肠草; 千人耳子; 中药深山黄堇为罂粟科植物深山黄堇的全草。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石莲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解毒。主治湿热泄泻;赤白痢疾;带下;痈疮热疖;丹毒;风火赤眼。 查看“深山黄堇”详情
中药材石莲又称作“红敷地发”;也有地区称作:铺地毡; 中药红敷地发为野牡丹科植物红敷地发的全草。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石莲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止咳;消肿解毒。主治肺热咳喘;劳嗽;跌打肿痛;疮疖;烫伤;疥癣。 查看“红敷地发”详情
中药材石莲又称作“黄堇”;也有地区称作:黄花鱼灯草; 鱼子草; 野水芹; 虾子草; 粪桶草; 水黄连; 断肠草; 中药黄堇为罂粟科植物小花黄堇的全草或根。夏季采收,洗净,晒干。石莲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解毒杀虫。主治目赤肿痛;湿热泄泻;痢疾;黄疸;聤耳流脓;毒蛇咬伤;疮毒;疥癣。 查看“黄堇”详情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小黄同学,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93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