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中药丁癸草的功效与作用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鸡丁草的功效与作用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丁葵是什么化学品
丁葵草,别称:铺地锦、二叶人字草、翼草、人字草、苍蝇翼、丁贵草、二叶丁癸草等,是豆科,丁癸草属植物。性味:甘、淡、凉。祛瘀消肿,调起利湿。治感冒、胃肠炎、肝炎、痢疾、小儿惊风、颈淋巴结炎。分布于云南、四川、广东等地区。
丁癸草,多年生小草本,高15-60cm。茎纤细,分枝,披散或直立,无毛。小叶2枚,生于叶轴顶端,叶片披针形,长2-3.5cm,宽0.5-1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厚纸质,两边无毛;托叶狭披针形,基部有长约3mm的距。总状花序腑生,长2-6cm;花无梗;苞片2,盾状着生,革质,卵形,基部延伸成距,有明显脉纹,边缘有白色缘毛;花萼钟状,二唇形,有短柔毛;花冠黄色,极突出,旗瓣圆形,翼瓣倒卵形或长圆形,龙骨瓣内弯,短尖,雄蕊10,一体,花药二型;子房上位,无柄,花柱线形。荚果不开裂,由2-6荚节组成,荚节圆形,有明显的细脉及侧。花期6-8月。
药名:丁癸草
形态:矮小草本。茎多分枝。小叶2,披针形,长2~3.5厘米。总状花序;花萼钟状,花冠蝶形,黄色;雄蕊10,花丝联合。6月开花。
采集:生于荒野。全草夏秋采收,晒干。
功用:清热解毒,祛瘀消肿,调起利湿。治感冒、胃肠炎、肝炎、痢疾、小儿惊风、颈淋巴结炎。15~30克,水煎服;外用鲜全草捣烂敷。
性味:甘、凉
归经:脾、肝二经
摘自百度百科
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药草是那些?并且能治什么病?
艾叶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
八角枫花
【功效】治头风痛及胸腹胀痛。
百合干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草豆蔻
【功效】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等证。
草乌
【功效】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
生活中能止血的草药有哪些?
含羞草
清热利尿,化痰止咳,安神止痛、解毒、散瘀、止血、收敛等功效。用于感冒,小儿高热,急性结膜炎,支气管炎,胃炎,肠炎,泌尿系结石,疟疾,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肿痛,疮疡肿毒、咯血、带状疱疹。
小蓟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地榆
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槐花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即使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用。
侧柏叶
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枝梢和叶。多在夏、秋二季采收,阴干。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热咳嗽,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关于乙肝治疗使用的中药问题,总共有几剂中药,它的名称和特征如何.
我这有民间秘方, 可以试一下. 下面的四种草药都有 清热解毒,退黄疸 清肝、散结、利尿等功效.
茵陈3 钱, 夏枯草 2钱, 车前草 2钱, 丁癸草(人字草,铺地锦)2钱 这些草药都没有副作用,可以大胆服用.平时都可以泡茶饮用.
每日水煎服.坚持三个月, 效果就应该很明显了.
下面还有一网友提供的方子,你也可以参考一下:
茵陈40g 黄芩10g
柴胡10g 栀仁10g
郁金10g 内金10g
猪苓10g 茯苓10g
枳壳10g 金钱草10g
板兰根10g 甘草10g
丁心草怎么吃,有什么作用
丁字草即景天科植物紫花景天,性凉,味苦。活血生肌,止血解毒。治挫伤,吐血,小儿惊风,胸膜炎,毒蛇咬伤,腰肌劳损,烫伤,带状疱疹。(百度图片中丁字草图片的图片错误,没有它的图片)丁癸草,又名:人字草,铺地草等,豆科植物。性凉,味甘。清热,解毒,去瘀。治感冒,高热抽搐,腹泻,黄疸,痢疾,小儿疳积,喉痛,目赤,疔疮肿毒,乳腺炎
文章分享结束,中药丁癸草的功效与作用和鸡丁草的功效与作用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小黄同学,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92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