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紫花地丁的药用价值与副作用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紫花地丁的药用价值与副作用有哪些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紫花地丁的作用,你知道哪些?
紫花地丁味苦、性寒,主入肝、肺和胃经,临床是用来清热解毒的一味中药。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可以清热、凉血,治疗血证,比如咳血、衄血也就是流鼻血,或者皮肤上面出现痧、疹、痘、癍等,血热的情况可以用紫花地丁来进行治疗。
可以治疗疮、痈、肿、毒,比如皮肤的疔疮、妇女的乳痈等,都可以用紫花地丁来进行治疗。使用的方法除了入汤剂,内服以外也可以用鲜地丁捣烂以后外敷,都是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的。
可以用热入血室导致的神志不清、昏迷等,在处理传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高热神昏在配方当中也会使用到紫花地丁。
现在医学研究认为紫花地丁里边含有黄酮甙类的,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它还能对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一个调节作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所以对感染性疾病非常有效。紫花地丁含有锌,对抗传染病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紫花地丁是苦、辛而寒的性味,紫花地丁主要是清热解毒、消肿凉血的作用。如果病人是虚寒症,如果出现的不是阳热的痈肿,而是阴疽,这个时候紫花地丁不宜大量的使用,特别是它有寒凉的性质。
如果病人脾胃虚弱,胃、体质特别寒,不适宜大量的使用紫花地丁。紫花地丁用于疔疮肿毒的治疗,也用于疔疽、长在后背的疮疡治疗,它也可以用于下肢丹毒的治疗,同时也可以用于毒蛇的咬伤,既可以内服,也可以用鲜品打碎了之后外敷患处。
紫花地丁配伍蒲公英:二者均可清热解毒消肿。紫花地丁解毒力强,尤除疔毒;蒲公英兼可疏肝散滞, 善治乳痈。二药合用,有清热解毒、消肿行滞之功效, 用於治疗乳痈、及其他外科阳证疮疡。
紫花地丁配伍野菊花:二者均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配伍应用、效用更强,用於治疗热毒炽盛之蛇头疔、红丝疔及多种外科阳证疾病。
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不但可以配合连翘、野菊花等药材同用,更可与败酱草和黄芪同用,不但加强紫花地丁的消肿、治痈等效力时还起到一个托毒的功效。
紫花地丁的作用
紫花地丁的作用
紫花地丁的作用,相信很多人都是看见过紫花地丁的,而且紫花地丁,别名又叫铧头草、光瓣堇菜等。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下面看看紫花地丁的作用及相关资料。
紫花地丁的作用1
紫花地丁味苦、性寒,主入肝、肺和胃经,临床是用来清热解毒的一味中药。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以清热、凉血,治疗血证,比如咳血、衄血也就是流鼻血,或者皮肤上面出现痧、疹、痘、癍等,血热的情况可以用紫花地丁来进行治疗。
第二、可以治疗疮、痈、肿、毒,比如皮肤的疔疮、妇女的乳痈等,都可以用紫花地丁来进行治疗。使用的方法除了入汤剂,内服以外也可以用鲜地丁捣烂以后外敷,都是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的。
第三、可以用热入血室导致的神志不清、昏迷等,在处理传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高热神昏在配方当中也会使用到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也叫:梨头草,因为它的`叶子尖尖的有点像耕地时候用的那种工具所以才叫梨头草。它的生命力很强,对土壤没有特别大的要求,干或湿都是没问题的。在比较干的地域就长的比较小些,比较湿的地域就长的比较旺高些。
也有一些人把它挖回家种上一盆,家里要煲汤的时候直接把两棵就行!我们这里把紫花地丁拿来跟土鸡一起煲汤说是营养很好!每年吃不完的我们还会全棵拔回来洗干净再晒干储存随时用。晒干的紫花地丁还可以随时取一部分泡茶喝的,主要清凉为主!
它除了可以食用还是一味中药材哦!它可以全草做药使用的:内服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外用可以治疗跌打扭伤、毒蛇咬伤都可以用的。在农村有些农户被蛇咬。
因为离医院比较远所以在在去医院之前都会先用紫花地丁碾碎先敷在伤口处可以延缓毒素的蔓延及排除毒素。有这么一种说法说紫花地丁是很好的“延时器”,它能够快速将毒蛇咬伤处的毒素排出,避免毒素进一步扩散,为后续诊治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紫花地丁的作用2
紫花地丁的作用:
1、黄疸内热。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2、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等分,捣烂,加酒一杯,搅汁服下。
3、痈疽发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捣碎,和白面,放醋中泡一夜,贴疮上,极有效。
4、疔疮肿毒。用紫花地丁草捣汁服。又方:用紫花地丁草、葱头、生蜜一起捣烂贴患处。又方: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为末。加油调匀涂患处。
5、喉痹肿痛。用紫花地丁叶,加酱少许,研成膏,点入喉部。取吐为效。
6、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不但可以配合备注中所说的银花、连翘、野菊花等药材同用,更可与败酱草和黄芪同用,不但加强紫花地丁的消肿、治痈等效力时还起到一个托毒的功效。可谓之一举两得啊
7、紫花地丁治蛇毒咬伤:紫花地丁兼可解蛇毒,用治毒蛇咬伤,可用鲜品捣汁内服,亦可配雄黄少许,捣烂外敷。此外,还可用于肝热目赤肿瘤,常与菊花、蝉蜕等药用。
药物配伍
1、紫花地丁配伍蒲公英: 二者均可清热解毒消肿。紫花地丁解毒力强, 尤除疔毒;蒲公英兼可疏肝散滞, 善治乳痈。二药合用, 有清热解毒、消肿行滞之功效, 用於治疗乳痈、及其他外科阳证疮疡。
2、紫花地丁配伍野菊花: 二者均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配伍应用、 效用更强, 用於治疗热毒炽盛之蛇头疔、红丝疔及多种外科阳证疾病。
3、配银花,解毒凉血,消肿散热之功增强。
4、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不但可以配合连翘、野菊花等药材同用,更可与败酱草和黄芪同用,不但加强紫花地丁的消肿、治痈等效力时还起到一个托毒的功效。
5、治肠痈:常与大黄、红藤、白花蛇舌草等同用。
紫花地丁的作用3
紫花地丁的功效: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黄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损伤、痈肿、毒蛇咬伤等。紫花地丁配伍蒲公英:二者均可清热解毒消肿。
紫花地丁解毒力强,尤除疔毒;蒲公英兼可疏肝散滞,善治乳痈。二药合用,有清热解毒、消肿行滞之功效。 紫花地丁在早春,淡紫色小花竞相开放,夏秋季一片翠绿,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植物。种源、苗源可近地取材,投资少,效益高。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碎,干燥。
【性味】 苦、辛,寒。
【归经】 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临床应用
1、治疗呼吸道感染:地丁草、大青叶、鱼腥草、鸭跖草、贯众各100g。共制成冲剂20袋,每袋18g。
紫花地丁每次1袋,每日2次,连服7天,停用其他清热药物与抗生素。治疗60例,显效39例,有效18例,无效3例。
2.治疗化脓性感染:鲜紫花地丁,洗净,捣烂,将患处用温水洗净后外敷之。治疗外伤引起的皮肤化脓性感染19例, 一般在2~3天痊愈。
3.治疗扁平疣:地丁草、半枝莲、板蓝根、生苡仁各15g,常山6g。每日1剂,上午服头煎,下午服2煎。药渣加适量水略煎后趁热洗涤患处,洗后抹干,不用水清洗。7天为1疗程。治疗26例,痊愈14例,好转4例,无效8例。
紫花地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_紫花地丁的药用价值(2)
紫花地丁的附方
治疔疮肿毒:紫花地丁草,捣汁服。(《千金方》)
治痈疽发背,无名诸肿:紫花地丁草,三伏时收,以白面和成,盐醋浸一夜贴之。(《孙天仁集效方》)
治一切恶疮:紫花地丁根,日干,以罐盛,烧烟,对疮熏之,出黄水,取尽愈。(《卫生易简方》)
治乳吹并一切毒:黄花地丁(即蒲公英)、紫花地丁各八两。以长流水洗净,用水熬汁去渣,又熬成膏摊贴。(《惠直堂经验方》地丁膏)
治一切化脓性感染,淋巴结核:
(1)紫花地丁、蒲公英、半边莲各五钱。煎服。药渣外敷。
(2)鲜紫花地丁、鲜野菊花各二两。共捣汁,分二次服。药渣外敷。
(3)鲜紫花地丁、鲜芙蓉花各等量。加食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同时用紫花地丁二至三两,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治实热肠痈下血:鲜紫花地丁八钱至一两(干的五至八钱),和水煎成半碗,饭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治黄疸内热:地丁末。酒服三钱。(《乾坤生意秘韫》)
治肠炎、痢疾:紫花地丁、红藤(大血藤)各一两,蚂蚁草(扁蓄)二两,黄芩三钱。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治前列腺炎:紫花地丁、紫参、车前草各五钱,海金沙一两。煎汤,每日一剂,分二次服,连服数日。(苏医《中草药手册》)
治喉痹:箭头草叶,研,入酱少许,笔蘸入喉中,吐。(《普济方》)
治小儿走马牙疳,溃烂腥臭:紫花地丁根不拘多少。用新瓦焙,为末,搽患处。(《滇南本草》)
治小儿肝热鼻衄:紫花地丁(鲜)二至三两。加蜂蜜一两,水煎服,连服数日。(湖北《中草药土方土法》)
治毒蛇咬伤:
(1)鲜紫花地丁捣汁一酒杯,内服;药渣加雄黄少许,调敷患处。(苏医《中草药手册》)
(2)鲜紫花地丁、鲜瓜子金、鲜半边莲各适量。共捣如泥,敷患处。(《河南小草药手册》)
治跌打损伤:紫花地丁(鲜)捣烂,配方外敷。(湖北《中草药土方土法》)
治疥癞:紫花地丁与大枫子油、水银、硫黄合捣外用。(《岭南采药录》)
治稻芒粘咽不得出者:箭头草,嚼咽下。(《乾坤生意秘韫》)
紫花地丁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高4-14厘米,果期高可达20余厘米。根状茎短,垂直,淡褐 色,长4-13毫米,粗2-7毫米,节密生,有数条淡褐色或近白色的细根。叶多数,基生,莲座状;叶片下部者通常较小,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4厘米,宽0.5-1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截形或楔形,稀微心形,边缘具较平的圆齿,两面无毛或被细短毛,有时仅下面沿叶脉被短毛,果期叶片增大,长可达10余厘米,宽可达4厘米;叶柄在花期通常长于叶片1-2倍,上部具极狭的翅,果期长可达10余厘米,上部具较宽之翅,无毛或被细短毛;托叶膜质,苍白色或淡绿色,长1.5-2.5厘米,2/3-4/5与叶柄合生,离生部分线状披针形,边缘疏生具腺体的流苏状细齿或近全缘。
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花梗通常多,数,细弱,与叶片等长或高出于叶片,无毛或有短毛,中部附近有2枚线形小苞片;萼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附属物短,长1-1.5毫米,末端圆或截形,边缘具膜质白边,无毛或有短毛;花瓣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侧方花瓣长,1-1.2厘米,里面无毛或有须毛,下方花瓣连距长1.3-2厘米,里面有紫色脉纹;距细管状,长4-8毫米,末端圆;花药长约2毫米,药隔顶部的附属物长约1.5毫米,下方2枚雄蕊背部的距细管状,长4-6毫米,末端稍细;子房卵形,无毛,花柱棍棒状,比子房稍长,基部稍膝曲,柱头三角形,两侧及后方稍增厚成微隆起的缘边,顶部略平,前方具短喙。
开紫花的小灌木,叶片很小,这是什么?
导读:农村一种植物,开紫色的花,可盆栽很漂亮,如今价值大,别忽视
相信有很多朋友像我一样童年是在农村长大的,时常奔跑在山上感受着风的气息,在河里感受着水的冲击,在田野间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众所周知,农村遍处都长满了野草,而这些形形色色的野草中有不少具有很好的功效,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永远不会过时。就我知道的一种野草,它的模样极不起眼,却会开出很多紫色的花朵,还能清除体内的毒素,这种野草就是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别名光瓣堇菜、堇堇菜、箭头草、低丁草、羊角子、独行虎、宝剑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本身特别矮小,仅仅只有4~14厘米高,最多不超过20厘米。它的根茎非常纤细,表面呈淡褐色,直直的挺立向上,少有见到匍匐或者斜升的植株,看起来倒是有几分精气神。叶子在根茎基部生长,呈莲座状向四周散开,下面部分的叶片通常比较小,有三件卵状形或狭卵形,靠近顶端的叶片比较长,有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整株植株上的叶片表面都光滑无毛,只有边缘有较平的圆齿。每年四月份左右,它会成片成片的开出许多紫色小花,小花居于植株顶部,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极其高贵,从而得知,一朵花的地位并不是由其大小而决定。
紫花地丁几乎遍布于我国各个角落,无论是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都能找到它的身影,主要在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河南、台湾、福建、江西、浙江、安徽、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居多。它喜欢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既能耐荫也能耐寒,但是不喜欢处于阳光直射的地方,只要空气中的温度稍微过高,植株就会被晒枯萎,因此它通常生长在一些比较凉爽的地方,比如林缘、灌木丛、田间、荒地以及河边。
紫花地丁在农村各个角落都有,相信很多朋友都见过,只是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罢了,总的来说,紫花地丁有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首先,紫花地丁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平时多食用的话,对身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食用方法也特别简单,最常见的便是清炒、煮面、烫火锅。
其次,全草入药,它开紫色的花,可盆栽很漂亮,如今价值大,别忽视。《本草纲目》记载:紫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的作用,常用来治毒蛇咬伤、痢疾、腹泻、痈肿、湿热、目赤肿痛,只是脾胃虚寒者要慎用,因为植物本身属于凉性药物。
最后,紫花地丁的繁殖能力极强,只要有几株,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一大片,而且它的花期特别长,经常被用来当作绿化用草,有的朋友见它的花色漂亮,还专门移植到家中盆栽栽培,实际上它的作用可多了!
伙伴们,你们有没有见过紫花地丁呢?
紫花地丁药膏
紫花地丁药膏的功效和作用是比较多的,比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等功效,这种药物可以用于抗菌消炎,乳腺炎等治疗。这种药物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可以用来治疗蛇毒咬伤,眼睛肿痛等疾病。建议人们在使用该药物的时候,寻求医生的建议,按照剂量使用。
紫花地丁药膏这种药物一般属于外用药品,具有消炎杀菌等作用,可以用来治疗蛇毒乳腺炎等疾病。这种药物需要放在一个阴凉干燥的地方,不要放在潮湿的地方,也不要放在太阳下暴晒,否则会导致药膏失效。如果皮肤出现了红肿或者疼痛的情况,也可以适量的在患处进行涂抹。
紫花地丁的介绍
紫花地丁(学名:Viola philippica),别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多年生草本,属侧膜胎座目,堇菜科多年生草本
1、花期
紫花地丁种子最佳的播种时间是每年的2~4月份以及8~9月份,这两个时间播种的紫花地丁种子发芽率最高,长得最好。现在野外的紫花地丁还在开花,一般3月份,紫花地丁就开始开花了
2、种植方法
紫花地丁如果是采用播种法,其实可以在温室内进行,这样对于时间也就没有了局限性,可以在冬季播种,这样到了早春时节,温室里的紫花地丁种子就会出苗了。
关于本次紫花地丁的药用价值与副作用和紫花地丁的药用价值与副作用有哪些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小黄同学,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907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