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朋友不理解诗经中讽刺剥削者的诗是什么,今天小编就跟大家来详细讲解下诗经中讽刺剥削者的诗是什么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下面一起来具体看看吧。
诗经中经典的讽刺诗诗句有哪些
liuhua :你好。
《诗经 魏风 硕鼠》是比较典型的讽刺诗,把剥削者比作“硕鼠”:
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 莫我肯顾。。。。。。
硕鼠硕鼠, 无食我麦! 三岁贯汝, 莫我肯德。。。。。。
硕鼠硕鼠, 无食我苗! 三岁贯汝, 莫我肯劳。。。。。。
这是一个奴隶在控诉奴隶主。。。。。。把奴隶主比作硕鼠。
诗经·魏风·硕鼠是讽刺诗吗?
是的。这首诗的主旨古今看法分歧不大,古人多认为“刺重敛”,今人多认为是反对剥削,向往乐土的。全诗纯用比体,以硕鼠喻剥削者,寓意较直。
硕鼠:大老鼠。一说田鼠。这里用来比喻贪得无厌的剥削统治者。《硕鼠》全诗三章,意思相同。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头,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并以命令的语气发出警告:“无食我黍(麦、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拟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也表现诗人对其愤恨之情。三四句进一步揭露剥削者贪得无厌而寡恩:“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德、劳)。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被剥削阶级反剥削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奴隶社会,逃亡是奴隶反抗的主要形式,殷商卜辞中就有“丧众”、“丧其众”的记载;经西周到东周春秋时代,随着奴隶制衰落,奴隶更由逃亡发展到聚众斗争,如《左传》所载就有郑国“萑苻之盗”和陈国筑城者的反抗。《硕鼠》一诗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诗经中讽刺剥削者的诗是什么
羔羊》是《诗经·召南》中的一首诗,羔就是小羊,大的就叫羊。
毛传解释这首诗的诗意为:
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
就是说因为周文王的道德教化普及到了全天下,因此那些当官的人都生活节俭,处事正直,道德良好,就好像羔羊一样。
羔羊
为什么是羔羊呢?有解释说是"羔取其群而不失其类",还有说"取其群而不党",还有说"羔取其执之不鸣,杀之不号,乳必跪而受之。死义生礼者,此羔羊之德也"。
后人很多不取这个说法,而是认为这是一首讽刺官员的诗。任何时代都有这样的人,他们拿着国家的俸禄,本该一心为民,可是却两眼朝天,看不到黎民百姓的切身利益,反而大肆搜刮,剥削压迫,残害人民,就像一条毒蛇一样吸食人民的血液的以自肥。对于这样的人,老百姓是看的清清楚楚的,他们用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揭露出他们贪婪残酷的本质。
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一章】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二章】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三章】
羔羊之皮:小羊的皮。代指官员身上穿的官服。
素丝:白色的丝线。
五:古义指缝扣子时的丝线交叉。
紽:音坨,纽扣,这里指缝扣子。
退食自公:退朝下来吃公家准备的饭。
委蛇:音威仪,形容悠闲自得,缓步慢行的样子。
第一章的大意是说官员们穿的官服,都是一针一阵的用白色的丝线在羔羊皮上缝制的。官员们穿着这些保暖漂亮的官服,办完公事去吃饭,走路的时候摇摇摆摆,悠闲自得。
羔羊
革:皮革。
緎:音域,扣子套。
缝,音朋,多而乱的毛。
总,把纽扣和套子连接起来。
二三章重复第一章的诗意,都在描述下了班的官员们去吃饭时的样子。
全诗没有一句对话,通过对官员们神态的描摹,刻画出一群饫甘餍肥,不事生产,压榨剥削老百姓的官员们的形象。没有一句话表明诗人的倾向,但是从这种描写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贪婪的官员们无情的嘲讽和讥笑。创作手法耳目一新,从细节当中凸显出主题,是一种极高明的塑造人物的创作手法。
诗经讽刺剥削者的是什么
诗经中讽刺剥削者的最著名的诗是《硕鼠》。把剥削者比喻为大老鼠。
ok,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介绍到这边,想了解更多关于诗经中讽刺剥削者的诗是什么的信息别忘了收藏本站哦,易本百科欢迎大家再次大驾光临!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小黄同学,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896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