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朋友不理解蛋袋的寓意,今天小编就跟大家来详细讲解下蛋袋的寓意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下面一起来具体看看吧。
鸡蛋的来历,端午节撞鸡蛋怎么玩,端午节装鸡蛋网兜
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年端午总要溜到民间播疫害人,受害者多为孩子,轻则发烧厌食,重则卧床不起。
女娲说:“在每年端午这天,命我的嫡亲孩儿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凡是挂有蛋袋的孩儿,都不准许你胡来。”
这年端午,瘟神以为都是女娲的孩子,所以就不敢动手害人了。这样,端午吃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
认为这样做可以防病,待到端阳正午时,把它扔掉,称谓"扔灾"。小时侯的端午节,家里都会煮很多鸡蛋,还会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做小灯笼挂在外面屋檐下,那时候是单纯的为了祈福。
扩展资料: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粽子,妇女和孩子们喜欢用丝绸之类缝制成小小的粽子、葫芦、樱桃以及小猴、小虎形状的手工艺品,端午节时和香包一块儿,选出一两件挂在胸前。
端午节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乐清端午节的习俗
习俗有:
包粽子
端午节包粽子,这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望重午
重午节前几天,对舅父母、岳父母、干父母都要馈赠食品礼物,俗称送重午节或望重午节。礼物以粽子为主,辅以鱼、肉等凑成四样,俗称轻盂。新婚女婿望第一个重午节要有六样,俗称重盂。不论四样或六样都要有相当样数的礼物为回盂。通常轻盂的回盂有咸鸭蛋、炒淮豆、枇杷、蒲扇和龙须鞋等,重盂则加府绸或素草衣料、阳伞、皮拖鞋等。
悬菖蒲艾草
重午这一天,清早去采菖蒲、大茅、云实、枫树顶、落花生藤、桐叶等,即俗称“五月采头”,但所采植物因地域而异。人们还把菖蒲和艾草插于门上,俗称“蒲剑艾虎”。大荆各地还有悬挂钟馗像、挂艾叶旗、插菖蒲剑的习俗。
雄黄酒
早晨把“五月采头”放入粽灰汤中煮粽子、鸡鸭蛋。煮后的汤,大家分喝几口,剩下的给孩子洗澡。同时还要喝雄黄酒,并用它搽孩子的头顶、耳朵、腋下、肚脐等处。雄黄酒还被用来驱杀虫豸蛇蝎,即把雄黄酒含于口中,向墙脚和所有阴湿角落喷酒,然后撒以石灰。
挂香囊
妇女利用各色小布片拼成状如八卦、粽子、木鱼、老虎等形状的小袋子,内装棉絮和香柰,俗称香袋,挂在床帐上,或悬于孩子胸前以避秽。女孩子的腕上还系上五色丝绳,俗称巧纶。到乞巧节解下,缠于长条的米饼上,扔到屋顶,引诱喜鹊衔去为牛郎织女搭鹊桥,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能织善绣的女红妙手。
龙舟竞渡
端午节还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又称水龙。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凡有划水龙的村都在县西和城关,县东没有。斗水龙不以时间计速度,而以两只船并列同时起划,先到者为胜。竞赛结束后,所有水龙锣鼓齐鸣,纷纷回去,俗称“拆河”。
立夏吃立夏蛋的由来和传说
立夏吃鸡蛋由来一
民间相传女娲娘娘说,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其次人们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立夏后,农事开始繁忙起来,人容易疲乏,吃鸡蛋,是为了补充体力。
立夏吃鸡蛋由来二
在古代,人们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
立夏吃鸡蛋由来三
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四月鸡蛋贱如菜”,立夏吃东西最补,吃一只鸡蛋相当于吃一只鸡。立夏后,农活开始繁忙起来,人容易疲乏累。吃煮鸡蛋,是为了补充体力好干活!在过去生活条件不好,吃一个立夏蛋,既是辛苦劳作前的犒赏,也是对平安和丰收的渴望。
立夏挂蛋袋的寓意
俗话说“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因为立夏开始气温上升,炎夏步步逼近,小孩子特别容易产生身体疲劳四肢无力、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的现象,这便是“疰夏”症状。
疰夏是夏日常见的症状,患者多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子尤易疰夏,而据说只要在立夏那天吃蛋,就可预防此病。
端午打蛋袋的寓意
用彩色网袋将煮鸡蛋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寓意“逢凶化吉”。
ok,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介绍到这边,想了解更多关于蛋袋的寓意的信息别忘了收藏本站哦,易本百科欢迎大家再次大驾光临!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小黄同学,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887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