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朋友不理解个人礼仪是以什么为基础,今天小编就跟大家来详细讲解下个人礼仪是以什么为基础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下面一起来具体看看吧。
什么是个人礼仪
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 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个人礼仪是一种文明行为标准,其在个人行为方面的具体规定,无一不带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尚而诚挚的特点。讲究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这也是一种德,是一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行为心表,言为心声”是众所周知的,个人礼仪如果不以社会主义公德为基础,以个人品格修养、文化素养为基础,而只是在形式上下功夫,势必事与愿违。因为它无法从本质上表现出对他人的尊敬之心,友好之情,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地打动对方,感染对方,增进彼此间的友谊,融洽彼此间的关系。那些故作姿态,附庸风雅而内心不懂礼,不知礼的行为
个人礼仪是以什么为基础
谈起个人的形象与礼仪,就不得不从个人的气质特征说起。
因为,心理学告诉我们:礼仪形象往往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在社会交往与公关活动中,如何塑造自己的礼仪形象,也得首先分析礼仪的气质特征,从培养良好的内在气质入手。
气质及其类型:
气质的含义
气质是一个心理学的名词。所谓气质指的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态性特征。气质使每一个人的心理活动都染上一种色彩。它不仅表现在人的情感活动的强弱、快慢、隐现和意志行动的力量、速度上,而且表现在思维的灵活或迟滞上。
气质的类型
早在公元前5 世纪,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就观察到人有不同的气质。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即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人的气质取决于四种体液匀称比例被破坏的情况。后来古医学家根据不同体液在人体中所占比例的不同,把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古代学者用以解释气质类型的学说虽然缺乏科学依据,但他们通过日常观察所概括出的四种气质类型及其特征却有一定的典型性,因而他们所使用的四种气质类型名称也流传至今并为许多学者所认同。根据心理学家的观察,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大体如下:
多血质:性情活跃,反应敏捷,善于交际,但注意力和情感容易转移,往往有轻率之举。
胆汁质:直爽热情,精力旺盛,但情绪容易激动,往往急躁,易怒。
粘液质:安静沉稳,反应缓慢,自制力强,但偏固执、淡漠。
抑郁质:体验深沉,观察细致敏感,但性情孤僻,反应迟缓,且柔弱易倦,往往是多愁善感的人。
气质固然与内分泌腺活动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近代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用条件反射方法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两种基本过程“兴奋与抑制” 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强度性、平衡性、灵活性。巴甫洛夫认为,这三种特性的不同结合构成高级神经活动的不同类型,最常见的有四种类型,与传统气质理论所说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当。它们是:
强而不平衡的兴奋型(兴奋强、抑制弱) ,相当于胆汁质;强而平衡的活泼型(兴奋、抑制平衡,转换灵活) ,相当于多血质;强而平衡的安静型(兴奋、抑制平衡,但不易转换) ,相当于粘液质;弱型或抑制型(兴奋和抑制的程度都弱) ,相当于抑郁质。
正确的气质观:
不少人了解了气质及其类型,往往简单地对号入座,并据此判定一个人气质的好坏。其实,这种看法似是而非。感知人应有正确的气质观。
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人的气质是在神经活动类型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实质上是神经类型特征在人的行为上的表现。它只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动态性方面的差异,而不表明人的性格的优劣。其实,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具有两重性,不应笼统地把一种气质类型评价为好的,把另一种气质类型评价为坏的。例如,多血质的人情感丰富,灵活敏捷,有同情心,容易适应新环境,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容易转移,做事轻浮;胆汁质的人可能成为热情、爽朗、精力旺盛及有进取心的人,也可能成为性情急躁、鲁莽粗暴、办事毛手毛脚的人;粘液质的人有稳重、冷静、坚毅、实干的长处,但又有冷淡、固执与拖拉的弱点;抑郁质的人多疑、怯懦,缺乏自信,但情感比较细腻,做事审慎小心,观察力敏锐。可见,在任何一种气质的基础上都可能培养好的品质,也可能养成不良的习惯。关键在于每个人自己要了解本身的气质特征,有意识地扬长避短,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心态和行为表现。
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大小
实践证明,气质类型不同的人都可能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都可能成就自己的事业。例如俄国著名四大文豪的气质就有较大的差别,普希金具有明显的胆汁质特征;赫尔岑基本属于多血质;克雷洛夫属粘液质;果戈理具有抑郁质特征。他们虽属于不同气质类型,但他们在文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因此,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成为有成就的人,也可能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多数人是混合型气质
在现实生活中,纯粹是某一类型气质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由于人们的生活阅历、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的不同和年龄的变化,其固有的气质特征还会发生不同变化,加之现代意识又给予气质更丰富的内涵,融进了相当浓厚的文化内容,并有文野、雅俗、土洋之别,因此,大多数人是混合型气质类型。
完善自身的内在气质
人的气质是在社会交往中显现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公关交际人员会接触到各种气质的人,有的人勇敢而坚定,给人以力量;有的人机智而沉着,给人以信心;有的人热情而富于同情心,使人感到温暖;有的人博学而谦虚,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人文雅而高洁,会使人忘掉庸俗习气;有的人正直爽朗,心明如镜,使人感到心情开阔。这些人的美好气质和性格会给人一种特有的力量。相反,一些人的不良习惯,也会使人感到别扭和乏味。有不少人偏重于外部包装,而忽视甚至忘却了内在气质的培养。正如商品一样,徒有精美的包装,而没有可靠的内在质量,是不会赢得顾客真心喜欢的。诚然,美的容貌、入时的服饰、精心的打扮,都能给人以美感,但这种外表的美浅显而短暂,如天上的流星,倏忽即逝,而气质给人的美感则是不受年龄、服饰和打扮的制约的。
气质特性尽管是最稳定的一种心理特性,然而它仍然会受后天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即具有可塑性。丽质可以天生,而气质却待培养,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气质的某些特点,至于哪些会改变则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并根据自己气质类型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方式进行磨炼修养。良好的气质是可以通过长期的培养获得的。
良好的气质是以人的思想品质、文明程度和文化修养为基础的,同时还取决于他对生活的态度。因此,要培养良好的气质,就必须加强思想理论的学习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准。不论男性还是女性,真正而持久的美,往往表现在不俗的言谈举止中所流露出的内在的气质美,这是一种才识与素养的体现。否则,外表一流,胸无点墨,是很难具有高雅气质的。
良好的气质还表现在温文尔雅的性格上。要养成优良的性格,就要具体分析自身气质,注意涵养,磨炼意志,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忌怒、忌狂,克己让人,对人对事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心态。
高雅的兴趣也是良好气质的一种表现,如爱好文学、欣赏音乐、喜欢美术等等,是培养良好气质的重要途径。许多人注意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又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因而形成独具魅力的气质风度。
总之,良好的气质形象是学习礼仪的基本素质之一。
个人礼仪的核心是( )
个人礼仪的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 。在社会活动中,讲究个人礼仪,自觉按个人礼仪的诸项规定行事,必须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则。
“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敬别人,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礼仪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而且还可以避免或缓解某些不必要的个人或群体的冲突。
扩展资料
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
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内在的良好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只有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离开了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抽象道德理论和思想是空洞和无用的。
所以礼仪教育是培养一个人高尚道德品质的和道德情操的起点。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人礼仪
个人礼仪是以什么为基础
个人礼仪包括仪容礼仪、仪表礼仪、仪态礼仪。
仪容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交场合应注意自己的仪容,给人以端庄、大方、整洁的良好形象。仪容是指容貌,包括头发、面部、手部等方面。
仪表礼仪:指着装要整洁、美观、得体,并与自身形象、出入场合以及穿着搭配相协调。
仪态礼仪:指人们的站姿、坐姿、行姿等方面要优雅合适、自然得体、端庄稳重。
ok,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介绍到这边,想了解更多关于个人礼仪是以什么为基础的信息别忘了收藏本站哦,易本百科欢迎大家再次大驾光临!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小黄同学,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884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