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朋友不理解达于汉阴的于,今天小编就跟大家来详细讲解下达于汉阴的于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下面一起来具体看看吧。
古文中“于”字的用法
1、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2、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4、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是什么意思()通(),意思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意思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指通直,意思是:一直
出处:《愚公移山》【作者】列御寇【朝代】先秦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白话释义: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家人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全文叙次井然,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
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愚公移山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中,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如果是学生的话,建意去买一本《古代汉语词典》或者是《文言文常用词词典》,这是学古文必备的,初高中都用得到。
达于汉阴:“于”——“到;止”,
箕畚运于渤海之中:“于”——“到”
告之于帝:“于”——对…说;说给……,后面是说的对象。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例: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 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于字怎么解释?
姚鼐的《登泰山记》是直接连通河南以南,到达于汗中北面的意思。
ok,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介绍到这边,想了解更多关于达于汉阴的于的信息别忘了收藏本站哦,易本百科欢迎大家再次大驾光临!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小黄同学,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88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