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同嚼蜡”是汉语成语,它的拼音是wèi tóng jiáo là,表面意思是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一般用来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楞严经》卷八:”当横陈时,味同嚼蜡。”
中国文化本就博大精深,最重要的是学会顾名思义。蜡又不好吃也不能吃的,味道相当不好。味同嚼蜡讲的就是吃饭跟吃灯蜡一样,无法下咽。意思就是没有食欲,可能是饭菜不佳,当然也有可能是心理原因使然。比如说心情郁闷不舒畅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些成语朗朗上口,张口就来,但很少有人能了解它的出处。中国成语以四字居多,也有少数三个字或五字及以上的,如莫须有、闭门羹、化干戈为玉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的语言习惯有关系。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7994545@qq.com,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734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