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尤其是文革期间,农村居民成分从高到低主要有以下几类:
1、地主;
2、富农;
3、中农;
4、下中农;
5、贫农;
6、雇农。
建国初期,城市居民成份则从高到低主要有以下几类:
1,民族资产阶级;
2,小资产阶级(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
3,半无产阶级(店员、小贩等);
4、无产阶级(工人、职员)等。
家庭背景一般指父辈的,经济背景,政治背景,以前还有个成分什么的,对个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成分作为一个时代用语,已经不再适应现今社会,所以逐渐用政治面貌取代了成分。
家庭成分高的意思就是家庭的背景比较好,家人的社会地位比一般工人要高。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wowowo,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72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