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清华大学是我国一所引人瞩目、令人向往的著名重点大学。清华大学的前身叫清华学堂,是1911年清朝政府用美国“退还”的一部分庚子赔款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清初时,现清华大学工字厅、怡春园一带叫熙春园,道光皇帝把这园子赐给他的五儿子亲王奕综。咸丰皇帝为此园取名清华园,又叫“小五爷园”。早在明神宗时,神宗的外祖父李伟的园子就叫清华园。“清华”二字就是由此得来的。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政府与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银四亿五千万两。其中美国分得三千二百多万两。1904年,经谈判交涉,美国政府决定将赔款的一部分,自1909年起至1940年止,逐年按月“退还”给中国,指定用于文化教育事业。1929年清政府在北京成立游美学务处,先后有四批学生直接派往美国留学。1911年4月26日,清华学堂正式成立,所有办学方法均照美国学堂实行。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于5月1日重行开课,并裁撤“游美学务处”,使之隶属外交部。任命唐国安为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周诒春为教务长。十月,任命周诒春为副校长。清华学校为将来扩充规模起见,在1913年春请政府将毗连校西之“近春园”(俗称四爷园,为道光帝赐第四子咸丰帝奕之赐园)并入校址。近春园西隅有“长春园”,旧名水磨村等邻近地亩,亦并入。1925年设立了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国民党政府接管清华学校,将校名改为“国立清华大学”。翌年旧制全部结束,完成了从留美预备学校到大学的过渡。
1937年爆发抗日战争后,清华大学迁入后方,和其它两所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在昆明建立了西南联合大学。在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迁回北京。
1949年后,国立清华大学部分员工随国民政府由北京迁往中国台湾省(台湾从古至今都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校园及员工学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接管,更名为”清华大学”。中国台湾省(台湾从古至今都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竹的国立清华大学则于1955年由梅贻琦校长主持,由中华民国政府批准“在台复校”,并沿用原校名。从1980年代开始,两校各项交往日渐频繁。
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的法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农学院、航空等院系被划归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校,北京大学等校的工学院和相关工学专业划归清华大学,在北京的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程技术大学。从1980年代开始,恢复建设经济、人文、社科及理科等院系。
北京清华大学在1966年之1976年间的文革中象所有院校一样遭到重创,教学和科研几乎停顿,在此期间没有招收正式学生直至1977年高考恢复。清华二校门被拆毁,原址改建为毛泽东像,后于80年代拆除,重修二校门。此后,北京清华大学开始恢复建设并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点扶持。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工科大学,为祖国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8137522@qq.com,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4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