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中国的国粹。旗袍形成于民国时期20年代,起源于我国上海,民国30年代至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而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是文化革命中,旗袍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而遭受批判。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民国之时“旗袍”的称呼之所以最终会流行开,是因为整个清代,汉族女装依然保留汉族女性传统的“上衣下裳”制。除了贵族命妇礼服外,寻常女子一般并不穿袍服,而旗女不论贵族女性礼服还是寻常女子的日常服饰却都是袍服。
因此在长达近300年时间的潜移默化下,普通人已经习惯了“女子穿袍等于旗女之袍”的历史记忆,所以在民国旗袍开始出现的时候会给普通人一种这是“旗袍”的联想。
实际上民国旗袍首倡群体并不承认“旗袍”这个称呼,而是“只叫它做长衫、长衣或长袍,与男性服装混为一词,1926年2月27日上海《民国日报》有短文《袍而不旗》,提议改称“中华袍”。又有人提议叫做褀袍的,但兜兜转转的,最后还是叫回旗袍。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8511213@qq.com,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31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