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妈妈们会发现,自己家的孩子有的时候会%ignore_a_1%,而且还是经常性的磨牙,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宝宝睡觉磨牙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治疗的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有关宝宝磨牙的一些知识吧。
很多的妈妈都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宝宝睡觉的时候会经常磨牙,这让妈妈们非常担心宝宝们的身体,尤其是牙齿的发育。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医告诉你宝宝为什么夜间磨牙,以及有哪些调理小方法吧。
中药食疗方帮助治疗宝宝磨牙
1、中医认为夜间磨牙多与胃热”有关,可用芦根30g,茯苓12g,黄连1.5g,夜睡不安加夜交藤10g;消化不良加炒谷芽10g。用以上中药煎汤,每日服一剂。针刺合谷等穴位也有一定效果。
2、我们准备半市斤的鲜枸杞菜,以及20条去蒂的黄花菜和几个蜜枣、猪胰腺,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煲汤喝。
3、每晚睡前吃一块生桔皮或者用陈皮泡水,连吃2-3天,可治小儿及成人睡觉磨牙,对早期磨牙刚刚发生时尤其有效。
4、槟榔、陈皮各15克,黑牵牛子30克(炒,单取头末),炙甘草15克。共研细末,每次服2—3克,用蜂蜜水调。空腹服。不妨一试。
同时,我们还要提醒每个家长,要给孩子养生好的饮食习惯,不要让他们挑食,要吸收多种营养,这个也是能够防止宝宝磨牙的哦。
宝宝磨牙的常见原因
小儿或者儿童在睡眠时经常会出现不自主地上、下颌牙齿咯咯摩擦作响,称之为夜磨牙。如果偶尔发作,不属于病态。但如果经常性出现磨牙,则是不正常的表现。
磨牙患儿多集中在1~6岁的年龄段。此时宝宝的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正如中医讲的“脾常不足”、“脏腑柔弱”,包括消化器官在内的人体部件均是成而未全,全而未状。如果此时家长对宝宝进食约束不严,不忌生冷,就会出现脾胃不和的情况,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继而出现亚健康状态。
动不动就用抗生素,是导致亚健康的另一原因。抗生素并不智能,它在杀死坏细菌的同时,人体有益菌也会遭殃。宝宝体内菌群失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胃肠功能进一步紊乱,最终进入越治越重,越重越用抗生素的怪圈。
脾胃不和的亚健康是如何引起磨牙的?中医这样认为:反映肠道情况的大肠经从手指开始,顺着胳膊一直到达牙齿,所以胃肠功能稍有变化,就有可能反映到牙齿。磨牙,正是胃肠功能弱,人体处于脾胃不和的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其次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缺钙的孩子,由于体内钙、磷代谢紊乱,可引起骨路脱钙、肌肉酸痛和自主神经紊乱,引起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和夜间磨牙。只要给这些孩子补充鱼肝油、钙片,平时多让他们晒晒太阳,那么,夜间磨牙的情况会逐渐减少。过度兴奋也会导致磨牙。
1.肠内寄生虫病,尤其是肠蛔虫病,这是常见的宝宝经常磨牙的原因所在。
2.胃肠道的疾病、口腔疾病,也会造成宝宝经常磨牙。
3.临睡前给小儿吃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样在宝宝睡觉后都可能刺激大脑的相应部位,通过神经引起咀嚼肌持续收缩。
4.神经系统疾病,如精神运动性癫痫、癔病等会导致宝宝经常磨牙。
5.小儿白天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或情绪紧张等精神因素导致磨牙。
6.缺乏维生素,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孩子,由于体内钙、磷代谢紊乱,会引起骨骼脱钙,肌肉酸痛和植物神经紊乱,常常会出现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和夜间磨牙。
7.牙齿排列不齐,咀嚼肌用力过大或长期用一侧牙咀嚼,以及牙齿咬合关系不好,发生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也会引起夜间磨牙。而且,牙齿排列不整齐的孩子,他的咀嚼肌的位置也往往不正常,晚上睡眠时,咀嚼肌常常会无意识地收缩,引起磨牙。
8.另外,孩子8–11岁换牙期间,因为牙龈发痒,很容易产生轻微的磨牙现象,这期间轻度磨牙属正常现像,如果比较严重就需要治疗了,过了这个阶段,通常会自行消失。
9.孩子情绪和生活规律的影响,现在孩子通常学习比较紧张,压力大,同时还有不少孩子在晚间看惊险的打斗电视、入睡前玩耍过度,这些因素都会引起磨牙。另外,如果因某件事情长期受到爸爸妈妈的责骂,引起压抑、不安和焦虑,也会出现夜间磨牙的现象。
宝宝经常磨牙的危害
1、宝宝长期磨牙会影响睡眠,致使睡眠较浅。宝宝只有在深睡眠时,促进身高发育的生长激素才能达到分泌高峰。因此,睡眠较浅会影响宝宝长高。
2、磨牙也会使牙齿受损,长期牙釉质受到损害,会引起牙本质过敏,遇到冷、热、酸、辣时就会发生牙痛。
3、长期磨牙会使脸部变形。磨牙时咀嚼肌会不停地收缩,久而久之,咀嚼肌就会增粗,引起脸型变方或者两侧脸型大小不一。
4、造成心理阴影。长期磨牙会使面部过度疲劳,吃饭、说话时会引起下颌关节和局部肌肉酸痛,甚至张口都有困难。最终致使宝宝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结语:对于一些经常会睡觉磨牙的宝宝来说,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同时家长发现这种情况的话,也要立刻给他们进行治疗才可以的哦。我们可以试试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一些中医食疗方哦,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立场或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小黄同学,本文链接:https://www.vibaike.net/article/1161356.html